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昨日通过新华社发布。
《建议》共分12个部分。在提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时,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具体包括: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如何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专家认为,社保将承担重要责任。
之前从未提及的“社保可持续性”,已确定出现在“十二五”规划中,并成为社会保障体系总的指导原则。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十二五”社保体系研究专家朱玲日前告诉本报记者,以前主要提的是扩大社保覆盖面,这两年来出现了新农保、新农合等,社保体系逐步得到完善,做到了应保尽保。为了巩固这些成果,同时避免各地“福利锦标赛”,“社保可持续性”已被确定为“十二五”期间社保的指导原则。
社保转型将力攻“调收入”
社保网络渐密,今后5年如何通过社保来消弭收入差距加大的事实,成为“十二五”期间亟待求解的难题。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障将以“保基本、广覆盖”的标准,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并借此来校正收入和财富的初始分配状态。
“保基本”的含义是,国家承诺的保障水平,不低于城乡居民的收入(或消费)贫困线,以此为前提,将基于这一水平的社保措施推广到全社会。
人社部社保中心农保处处长刘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下一个五年,社保不再是雪中送炭式的补救性制度安排,而是肩负着越来越重要的收入分配调节功能。
刘卫介绍,社保制度目前进入转型期,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一系列转变:从生活救助向综合救助转变,从平均主义救助到分类救助转变,从普通性救助向选择性救助转变,从维持性救助到发展性救助转变……。
避免攀比或淡化“覆盖率”
据悉,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280,扩大到2009年的0。47,在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诸多因素中,城乡差距的贡献高达42。2%。
刘卫认为,“十二五”期间,要将基尼系数控制在0。45以内,社保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要增加,要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
朱玲称,现在中国的社保体系非但无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反而在扩大差距,其本身就欠缺公平性。另外,地区、行业、不同户籍、性别、职业和地位的人群之间,差别也明显加大。
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上的专家也发言称,现有的社保体系既有失公平,又损失效率,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公务员“保护过度”,非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农民和农村迁移劳动者“保护不足”。尤其是碎片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但妨碍劳动力流动,还会加大管理成本。
这两年开始实施的新农合、新农保以及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等政策,有助于社保公平,但是地区之间的福利“锦标赛”和地方财政不堪重负的状况,有损社保项目的可持续性。
人社部农村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和攀比社保覆盖指标,“十二五”期间将淡化社保覆盖率。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