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富阳市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保障标准、覆盖面、参保率、受益度等诸多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具体呈现了以下五大亮点。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在市级层面由财政、劳动保障、民政、工会等11个部门组成社会保障委员会,负责全市就业、保险、福利、救助、慈善等方面的政策研究、督促落实、审计监管、考核检查等各项工作。在25个乡镇建立大社保工作中心,主要行使社会事务、帮扶救助、社会保险、劳动保障监察、就业服务、残疾人保障、红十字会等职能。在310个村(社区)设立大社保服务室,重点履行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帮扶救助等职责。通过构建“市、镇、村”三级组织网络平台,实行网上办公,把各项大社保业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内容涵盖就业、保险、救助、福利、慈善等五大类,下延业务达46大项、202小项。
二是打通政策体系。出台《城乡基本养老保障办法》、《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外来务工人员特殊困难救助办法》、《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办法》、《困难群众帮扶援助实施意见》和新一轮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等大社保惠民政策,为60周岁以上的城乡老年人按月发的90元基础养老金及80岁以上的高龄补贴等政策。为补充和提高社保补偿水平,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商业保险作补充的模式,与中国人寿保险杭州市分公司合作,推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和工伤两个商业补充保险险种。在参加社会保险的基础上,参保人员可自行选择参保,既提高了保障水平,又减轻了单位负担。
三是整合救助资金。采取先由社会保障委员会统一牵头,财政统一资金,劳动、民政、残联等部门统一行动,对低保、救助、福利、慈善等工作统一审核,然后再由大社保工作中心一个部门对相关工作进行核实,保证资金一个口子进出。此举避免了在每年年底的困难救助工作中,原来各个部门分头实施救助,出现的救助行动不统一、方法不规范等问题,致使有的贫困户多头受助,有的贫困户难得救助,造成新的不公平。近年来,全市除用于春节慰问支出的700多万元外,还发放其它慈善救助金138万元,救助困难大学生192人,司法救助41人。
四是实行联网办公。实现市级部门、乡镇、村计算机联网,对所有村服务室配备电脑,开发出大社保工作信息软件,实行信息化办公。2010年,通过大社保信息平台开通运行企业网上申报系统,该系统采用“互联网+数字认证”的运行模式,既确保网上申报的便捷性,又兼顾安全性和保密性。通过网上申报系统,企业办理各类大社保业务,不需要到相关业务部门办理,在任何一台连入internet网络的计算机上都可以进行操作,通过网上公布、申报、审核、办理、查询,减少业务流程和中间环节,大大节省企业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五是建立考核体系。把大社保基层平台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市级有关部门和25个乡镇(街道)一类专项工作考核,明确牵头考核部门、考核内容、目标要求、考核分值、完成时间和计分办法等。2010年,又对全市乡镇(街道)大社保工作中心和村(社区)服务室要求争创“示范大社保工作中心、示范大社保服务室”活动,并把这项创建作为考核的重点,把业务考核细则整合纳入乡镇(街道)发展目标考核体系中的共性目标考核。每个乡镇(街道)大社保工作中心均明确和公示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程序,建立首问责任制、情况报告制、考核奖惩制、基本台账制与工作月会制度。各乡镇(街道)也建立对本辖区各村(社区)大社保工作考核细则以及相关奖惩机制。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