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可先行支付,许多人还都不知道
去年7月1日生效实施的《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工伤保险待遇先行支付制度。日前,公益组织北京义联劳动法援助与研究中心(简称义联)发布调研报告显示,大多数城市对该制度宣传不足、尚未出台具体实施办法等问题,工伤人员申请先行支付待遇渠道不通畅。
义联研究员叶明欣介绍,他们在全国范围内(港澳台除外)选了283个地级市和4个直辖市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进行了电话调研、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和网站查询进行调研和分析。其中,北京、天津等城市不在调研范围内。
义联介绍,调研结果并不乐观。以政府信息公开为例,义联向287个城市的人社部门申请公开工伤保险基金结余、未参保的工伤人数、已受理的先行支付申请、支付金额以及当地先行支付的实施细则。在265个确认收到申请并已按期答复的城市人社部门中,进行部分或全部答复的仅有84个城市。
该84个城市答复显示,浙江宁波和温州、山东淄博、云南丽江等4个城市已受理先行支付申请,威海、厦门等城市则已出台先行支付的实施细则,贵州、福建、上海等省市在相关地方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中,明确吸收了先行支付制度的法律规定。
义联电话调研结果显示,明确表示可以接受先行支付申请的城市仅28个,190个城市则明确表示不接受申请。
调研发现,89%的未参保劳动者不了解先行支付制度,这和人社部门的宣传不足有直接关系。
义联调研员接通了141个城市人社热线“12333”询问,仅有22.1%的咨询员知道先行支付制度。在“不知道”的城市中,调研员联系当地人社局工伤保险科,有35.8%的科室人员对这一制度表示“不知道”。
义联分析认为,除了配套的实施细则缺位,经办机构能力不足外,基层人社部门普遍担心先行支付会造成基金支付风险,并给人以“不参保就能享受待遇”的印象,也担心企业和劳动者恶意串通,滥用该项制度。
义联主任黄乐平指出,劳动者如果采取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方式,就能给不作为的行政部门一定压力,督促新政的落实。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