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工伤保险 > 正文
 
工伤之殇:48小时之外谁买单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10月27日,是51岁建筑工人尹广安的下葬之日。他在工作期间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抢救。尹广安所在劳务公司的人极力让医生用呼吸机维持他的生命,至少维持48小时;而尹广安的儿子则为了使父亲被认定为工伤,决定撤下呼吸机,让父亲“自然”死亡。
  但2004年,脱胎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的《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后,虽然增加了视同工伤的情形,却生硬地将抢救时间卡在48小时。因加班加点突发疾病而在抢救48小时后死亡的职工,赔偿待遇一下倒退到1996年7月前。“劳动部1996年对山西省劳动厅复函体现出的以人为本、保护劳动者的宗旨,应当在条例中有所体现。”李强说。

  事实上,《工伤保险条例》曾于2010年修改,于2011年实施。但新条例并未对“48小时之限”这一争议性问题进行修改。有人提出对策,要么取消48小时的限制性规定,直接规定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要么作出例外规定,比如经抢救后依赖呼吸机等辅助设备维持生命的,不受48小时的限制。

  傅达林认为,我国立法的精神是,工伤的认定更强调当事人遭遇的事故、意外伤害或职业病,而对一般岗位突发疾病则以死亡作为工伤条件。第一种方式有矫枉过正之嫌,走向另一种一刀切的极端;而例外规定依然无法穷尽所有。

  傅达林指出,上班期间发病能否认定为工伤,历来争议颇多。立法又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当初作出这样的规定,也是平衡各方利益的结果。但是回归到工伤保险的设计初衷,保障因工作遭受伤害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合理分担处在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权益风险,这应当是首要目的。

  “一部高质量的工伤保险立法不是竭尽全力防范极个别人钻空子,而是应从更普遍的意义上确立起保护劳动者权利的价值准则。具体的完善方式,关键是要在死亡结果与死亡原因之间确立工伤的联结,更多的时候需要正确的执法解释。”傅达林说。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