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我市按照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围绕解决“人往哪里去”和保障全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积极推进人事人才、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完善政策制度,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建设和民生改善。如今,成都的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正在向“城乡充分就业和全民社保”加速迈进。
图片故事
罗大爷的幸福晚年
2007年6月,金堂(微博)县刚刚开始启动试点实施农民养老保险的时候,家住金堂县清江镇双堰村12组的村民罗兴邦立马就参了保。“当时一次性缴纳了7920块,从第二个月开始,我每个月就领90块的养老金,这几年养老金也在涨,现在我每个月可以拿100多块的养老金了。”罗兴邦说,虽然每个月100多块钱不多,但每个月有笔固定收入,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安心多了,至少养老不成问题了。
说起参加养老保险,其实最开始罗兴邦也和其他村民一样,根本不愿意参加。“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农民养老保险,根本不晓得是啥东西,要不是村干部来动员我几回,说不定我到现在都还没有参加呢。”回忆起当初的固执,罗兴邦觉得有点可笑。“尽管当时有些怀疑,但我在对比、算账后,还是‘麻’起胆子选择了参保。”
养老金拿到手,罗兴邦胆子更大了。“我和老太婆又算了笔账,每个月领90块,一年就接近1000多块,几年就可以把本钱拿回来,所以第二个月,我又让老太婆参了保。”现在,罗兴邦说,他们两口子每个月固定收入就有300多块钱,加上土地的租金等,一个月有七八百块,完全够用了。“有了固定收入,现在的日子好多了!”
罗兴邦还自豪地告诉记者,他和老伴参保得到实惠后,还动员村上很多邻居也都参保了,成了他们的“带头人”。如今,看到村上人大部分都有了养老保险,生活都得到了改善,罗兴邦和老伴都很高兴。
数字点击
752。78万人
截至2010年末,全市全社会就业规模752。78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33。7万人;与2002年相比,全社会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加20万人,其中一产业就业比重每年下降,二三产业每年增加30余万人,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全市农业富余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一二三产业就业比重调整为20。28:33。23:46。49,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5%,“农民以农为主”的就业类型仅占33。2%,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达到97%以上。
611。9万人
截至2011年3月底,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1。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43。47万人、参保率达80。2%;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225。7万人,分别为全市常住人口的87。6%、户籍人口的106。6%,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521。9万人(含农民工综合社会保险参保人员142。1万人)、参保率达95。4%,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703。8万人,参保率达98。4%。目前,全市城镇企业退休职工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387。52元,较2002年增长2。6倍;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85%,较2002年增长26。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66%,加上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每人每年住院医疗费最高报销额度分别达到56。4万元、51。2万元。
成果综述
劳动就业
目标实现城乡充分就业。
现状基本实现了城乡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农民集中居住区就业率为98%;就业结构由“一二三”调整为“三二一”;职业培训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基本达到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标准。
思路政策制度城乡统一,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就业机会城乡均等。
历程第一阶段:2008年以前,实现了城乡比较充分就业。先后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促进“三大制度”和“六大体系”。即:就业普惠、就业扶持、就业援助“三大制度”;城乡一体积极就业政策、就业目标、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培训、创业促进、就业援助“六大体系”。
第二阶段:2009年以来,积极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创业型城市”和“城乡充分就业城市”。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五大创业工程、十大特别培训行动计划;实施了公共就业服务、城乡就业实名制动态管理、城乡就业援助、城乡就业督导督察和职业培训等就业促进机制;实施了就业优先战略、“系列特别培训就业行动计划”、“五大创业工程”、“就业培训普惠制”,形成了“大就业”、“大创业”格局;健全了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机制;建立了特殊情况紧急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统一了城乡就业失业登记管理服务和就业援助制度。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