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受:维权意识更强,解决矛盾更需“除根”】
昨天,我又跟着师傅去了陈家村。村里有两户邻居有纠纷,事情其实很小,因为一台空调的安装位置。
其实,每天,我们遇到的大多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别看它小,处理起来却很有技巧。
这两户人家,一户是哑巴,所以沟通起来有点困难,还把另一户打了。
我们赶到的时候,双方吵得厉害,本来我想按照程序,都带回所里处理。被师傅阻止了。他说,按照正常的程序没有错,但是,在农村,这种矛盾不好这样办,能够在现场解决就要在现场解决。
我们先是安抚了双方的情绪,听他们都说一次。等他们气渐渐消了,我们再给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案,双方都让一步,把空调安装了。
我才发现,很多时候,实际问题和理论是有很多区别的,特别是农村。
其实,说到最后,无论如何,就是要把老百姓的事情放在心上:你们的矛盾,就是我的牵挂。
【旁白】:和40多年前相比,时代变了,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高,这对政法人员来说,自身的业务学习显得更加重要。
枫桥派出所的民警们都体会到: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在农村很多矛盾是不能用常规的法律程序办的,不然只会激化矛盾;还有要控制好情绪,有些矛盾看似简单,其实很复杂,所以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多沟通协调。否则,看上去已经把事情解决掉了,可其实矛盾的“根”只是被掩埋了。
这,也许就是“枫桥经验”不断增加的新内涵吧。
【主题词:社会组织管理】
省政协委员、中华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陈光华
台州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的做法很好。基金会的成立,有助于示范和带动公共财政和社会各界形成培育扶持社会组织的资助机制,有利于进一步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现在类似的做法各地也都有,但要想长期健康发展下去,需要管理的跟进。
据我了解,有关慈善的相关法律今年应该会出台,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因为做慈善是要靠金字招牌的,这个牌子不能倒,这其中资金管理就非常重要。所以,如果民间要办一些组织,一定要资金透明,向社会公开。慈善事业本来就靠信用,如果失去信用就没意义了。
台州建立的全国首个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已经两岁
我们孵化的是社会组织
【大学教授“骂”出一个基金会】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台州学院那位教授怒气冲冲的场景。
那是台州民政局举办的一次“民主恳谈会”,学院的胡教授也来参加。
会议一开始,胡教授就“开了炮”,矛头对准民政局:在审批社会组织时,审核门槛太高了。
后来我才知道,台州学院的文学爱好者们积极筹办文学协会,可到民政局审批时,被要求交3万元的注册资金才能登记。文学爱好者们凑不齐这笔“巨资”,导致计划流产。
胡教授觉得,有意义的社团组织因审核门槛和资金缺乏办不起来,实在可惜。
这个意见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连民政局分管社会组织审批的领导也有同感:因为拿不出起步资金,许多社团胎死腹中。
大家讨论,既然社会组织审批不了、办不下去的主要原因都是缺少资金,那能否成立一个专项扶持社会组织的基金会呢?
大家纷纷赞同这个想法,想法也很快变成现实。
【旁白】:2010年1月起,台州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获批,正式开始运作。
台州能成立这样的基金会,不仅因为当地民营资本丰厚,有坚实的资金后盾,而且和省民政厅领导的思路不谋而合,得到了政策上的指导和支持。这种类型的基金会,在国内也是首创。
【帮难产的社会组织“催生”】
一直以为商品才需要打广告,最初我发现,像我们这样的公益性的基金会也很需要做广告。不然,很多想成立的社会组织都不知道我们能够帮他们。
我跟同事开玩笑说,我们的基金会就像一个孵化器,帮助社会组织破壳成长。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