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以上的上海人大都还记得,十多年前的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存在着一种奇特的现象:到医院看病时,经常可以开出来一些与治病毫无关系的物品,比如蜂王浆、虫草、西洋参、袜子、短裤、按摩器、电饭锅等。这就是风行一时的“以物代药”。
陈晓兰说,当时的背景是,医改已经起步,住院医保制度逐步试行,此前为企业职工提供免费就医的劳保制度已接近尾声。因为企业不景气,许多病人长期无法报销,因此也很少去医院看病。为了拉病源,医院就和外单位联手,采取了一些“激励”措施。
“那一阵医院成了个超市,”陈晓兰说,“走亲戚买礼品根本不用去商店,到医院开点就是。”
“光量子”、“鼻激光”、“静舒氧”
“光量子”是在“以物代药”风被刹住,而医院要求继续做大医保蛋糕的背景下出现的。
“正宗”的“光量子”,原本是指一种特殊的血液疗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血液病病人的血抽出,充氧并以紫外光照射后回输至病人体内。“光量子”自血回输疗法被列入了医保报销范围。治疗一次收费40元。
而当年陈晓兰在广中医院看到的“光量子”,则是一种从原理到用法完全不同的疗法,它在病人输液时配套使用,通过一台全称为“光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所发出的紫外光照射药液,并充加氧气,以达到其宣称的治疗目的。
为了套取医保基金,医院给病人使用的实际是“光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在病历上却写成进入医保报销范围的“光量子”。
更让陈晓兰惊讶的是,她后来在调查中发现,“光子氧透射液体”疗法的所谓发明人不存在,而“光子氧透射液体治疗仪”及配套用的输液器竟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而当时的事实情况是,因为“效益明显”,光量子已经进入上海五十几家医院。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