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两会,社会保障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今年也不例外。总结起来,交出的成绩单是全民社保的即将完成;受关注最热切的则是社保基金入市。不管是褒扬还是贬斥,中国一直在摸索自己的社保模式。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吕学静、韩永江等多位相关学者后,他们的一致答案是:在社保这件大事上,中国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没有榜样。然而,没有榜样,中国还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以中国式速度来完成,但也遭遇了中国式难题。
上周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的GDP预期增长目标被定为7.5%,这是8年来的第一个“8%以下”。加上文中近70个“改革”字眼和民生方面的卓著成效,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被解读为“发展之余更重视质量”。
从此前的狂奔突进中放缓脚步,中国开始寻找一种更令人心安的经济增长方式,一种在个体偶尔跌倒或是跑得力不从心时也不会瞬间掉队的发展模式。而社保,就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必需品。
近年来,社保覆盖面的迅速铺开,启动的是中国式速度。目前,我国即将完成社保体系建设的第一阶段——从无到有;但在第二阶段——从有到好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挑战也将是典型的中国式难题。
制度覆盖:40%。60%?100%!
正式启动于2009年底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下称“新农保”),2010年的目标是将覆盖面扩大至23%,它的基础是2009年试点面已达11.8%。
一年后,2011年2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对外宣布了“新农保”的新一年目标——比去年翻倍,扩大到全国40%的县。但仅仅过了两个月,4月20日的国务院第152次会议就再次追加了份额,将目标更新为60%。
但是速度还在继续加快。上周,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年底前要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全覆盖。这也意味着,2012年将是社会保险体系制度全覆盖的收官之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