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新农保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人社厅副厅长胡新时同志在全省新农保市县局长培训会上讲话说:"国家实施新农保政策,为什么只在少数几个县市先搞试点,不敢全面铺开,不是差钱,而是担心各级政府及人社系统的经办能力,特别是县、乡、村三级经办能力问题。"意思就是,中央财政拿大头,地方财政适当补助,鼓励农村居民参保,建立覆盖全农村的保障体系,就看基层政府有没有能力把这件好事办好,办得群众满意,上级放心。全省启动会2010年11月4日在宜都召开,12月5日,中央和省财政补助资金851万元就已到了巴东县财政帐上,这印证了国家不差钱说法,可见经办能力的重要性。
怎样加强经办能力建设,着重在三点:
1、高起点、高标准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新农保相对职工养老、医保、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而言,是启动最晚、起点最高的社保政策,新农保数据中心设在省厅,全省使用统一的软件系统,统一发放社保卡,县、乡两级实行网上经办。基本模式是:数据采集在村、录入初审在乡、经办审核和档案保管在县、数据管理在省。省到州、县网络由省负责,县到乡、村网络的管理、维护、设备配置由各地自行负责,为缓解投入压力,全省招标由农行经办新农保发放业务,银行为乡镇配备电脑、打印机等设备,我县各乡镇已基本到位。为确保经办业务畅通,方便农村居民参保、查询、取现等工作,我县还需加大投入,建设并维护好乡、村两级网络,乡、村配备自动查询显示器,电子显示屏。全县开通12333农保自动查询台,村级开通互联网,开通银行支付通,让参保群众实现参保、查询、取钱不出村,真正实现新农保便捷、高效、准确、全覆盖的目标。
2、机构人员、场地设施配备到位。新农保工作涉及全县近40万人,有人办事是最基础的保障,县政府按鄂编发[2009]3号文件要求,在乡镇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县人社局派驻乡镇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迅速按要求理顺职能,配齐工作人员。据了解,各乡镇在今年初期启动工作中,都从乡镇其它岗位抽调人员协助人社中心的工作,确保了新农保启动快,经办高效目标,但这项工作是常年工作,且工作量大,工作内容复杂,需要乡镇政府统筹安排部门协作配合。因此,人社中心要在短期内按工作所需配齐人员,村要明确主职干部兼村级协办员,常年坚持搞好新农保相关工作。乡镇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流程等要求,建设不少于80平方米的人社服务经办场所,村要设立新农保经办服务点,挂牌常年运行。政府要加大投入,配齐新农保工作所需设施,要加大县、乡两级人社系统基础建设项目争取力度,改善经办无场所,运行无设施的现状。
3、要建立新农保工作经费长效保障、激励机制。要把40万农民的事办好,经费保障是关键,有钱办事才能办成好事。据了解,在第一、二批已启动的试点县中,各地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保证这项惠民政策的落实,有的县市还出台了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支付丧葬费、增加缴费补贴等优惠政策。我们县财政实力较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工作,优先安排了启动工作经费,保证了我县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启动实施。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拓展,人社经办、财政征收、村级协办的工作量逐步增大,相应支出也必将增加,政府要明确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奖优罚劣,增强工作竞争性、积极性、责任性。特别是对村级协办员,要明确工作报酬。
(二)尽快出台特殊群体的参保补贴办法,确保弱势群体应保尽保
在《实施方案》中,县政府明确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为其代缴最低标准的保险费,其它特殊群体的支持政策另行制定。我县特殊参保群体种类多,数量大,其中,计生、失地农民、库区移民、低保户数量达到近20万人,单靠县级财政来支持这些困难群体参保是很难的,需要寻求政策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难题。
1、尽快出台失地农民保障办法。鄂政发[2009]39号文件明确了失地农民的筹资办法,保障标准,并授权地方政府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我县失地农民有近5000人(不含两库移民),特别是神农小区和宜巴高速失地农民的矛盾十分突出。如不迅速出台实施意见,大量失地农民保障金流失,失地农民基本困难得不到解决,矛盾越来越大,后患无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