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人社局召开的媒体座谈会获悉,今年1—11月我市
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89。47亿元,风险备付水平达13个月,创我市历史新高,并远高于国家正常标准。同时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
社会养老保险累计参保117。42万人,保险覆盖率99。3%。
市人社局公布数据显示,1—11月,全市征收
社会保险基金304。03亿元,同比增加20。9%。五项基金累计结余375。2亿元,其中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89。47亿元,养老保险风险备付水平达13个月。而我国确定的
养老金支付风险警戒线标准为2个月,正常标准一般在2。5个月。
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解释,“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保证了养老保险待遇的正常发放和待遇水平的逐年提高。按照我们目前的养老保险风险备付水平,即使一分钱不征缴也能连续发放13个月的养老金,老百姓完全不用担心养老金支付问题。”
养老金结余大幅增加,很大程度得益于我市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今年1月1日起,我市正式施行《南京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这一制度的实施,填补了我市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最后一项空白。
记者了解到,长期以来,事业单位人员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有“企业
职工养老保险”,农民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那些既无工作又无社会保障的居民,却处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真空地带”。从今年起,我市出台《办法》,把这些没有养老保障的人员全部纳入保障体系中。根据《办法》,我市还整合了原来的“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补贴制度,统一保险制度,提高养老待遇水平,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全员纳入养老保险。
最新统计显示,原先没有建立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江南八区已有2。33万城乡居民参保。今年起,我市还上调了基础养老金最低计发标准,其中,农村居民由原来60元/月提高到100元/月,部分区县的城镇居民由原来200元/月提高到220元/月,不仅提高了养老待遇,也缩小了城乡差异。
此前广东率先试点
社保基金入市。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南京暂无这方面计划。按照规定,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只有通过存款和购买国债的方式实现保值增值。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全部购买国债或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同时,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