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社会保障经验表明,以往关于社会保障是矫正和弥补市场经济各种缺陷的看法,应当在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良性互动和互补之中得到重新调整,即:工业化和市场化推动了佛山城镇化的进程,城镇化孕育并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逐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反哺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顺利发展。
由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驱动的佛山城镇化进程,相应带来城市人口的急剧扩容与城乡社会阶层及其关系的重组,使得政府如何履行服务职能和平衡公共产品供需矛盾,以及通过政府公共政策安排能否有效调整城乡阶层关系已经上升为城市能否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国内社会学主流观点认定,从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结构性裂变″。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出现断裂,它集中表现为区域发展失衡与城乡发展失衡;二是供求结构与资源配置方式的趋势性变化,即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到″耐用消费品时代″的转型、资源配置从扩散到重新积聚的趋势。从生产要素的配置方面,经济领域的垄断性倾向已经日趋明显(马太效应)。由于这种经济垄断并不完全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说是不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博弈的结果,因而滋生出诸多制约社会公平与良性发展的因素;三是强势精英群体左右政策制定,国家(政府)的自主性日益下降;四是底层社会的形成。其共同的特性是整体的制度性歧视,包括政治参与、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然而,经过笔者对于佛山市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实证研究,断定佛山城镇化进程具有与″裂变″不尽相同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佛山的城镇化建设,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产生变化,在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商品短缺向消费品市场转型当中,包括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在内的社会公共产品的短缺与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对于社会公共产品的需求逐渐凸显出来,社会保障制度即是佛山市各级政府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可以说,佛山社会保障制度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这一制度的产生条件和主要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首先,佛山是市场化取向改革较早的城市之一,工业化和市场化带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城镇化对于原有的城乡阶层关系的改变与重组需求新的制度加以保障,同时城镇化的显著发展绩效又奠定了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的坚实基础。
其次,佛山城市的组团特点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使佛山自古形成的通济和谐等乡土经营传统得以弘扬,并使佛山企业家往往通过差异与互补的理性选择降低市场的激烈竞争及风险,进而构成佛山颇具特色的区域性产业布局和优势,并使得佛山城镇化具有平稳发展的特征。
其三,在老龄化趋势加剧、城市人口激增、社会保障总体水平上升以及要尽快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目标的诸多约束条件下,如何减轻、分散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负担?依靠走政府主导、社会组织与家庭广泛参与、商业化运营与商业保险的辅助、民间慈善事业的全面发展等,佛山社会保障水平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保证和支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