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起,在京高校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只要想在北京市求职,就将全部纳入实名登记范围,享受免费的职业介绍,这一政策首次覆盖在京高校的外地户籍毕业生。市人力社保局有关负责人8月21日表示,将力争让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半年内实现就业。截至目前,京籍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92.6%。
北京市8月21日首次启动“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周”,即日起至8月底,各区县人力社保部门将分别在辖区内设立实名登记窗口,凡在北京市求职的在京高校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均可到指定窗口办理实名登记。参加登记的毕业生可获得一张《联系卡》,享受政府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创业帮扶、培训见习、人事代理等服务。“即使活动结束,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仍可随时到求职地区县进行实名登记。”市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永强介绍。
在2012年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制登记工作中,共有4569人进行了实名登记,通过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就业见习等服务,共有2962人实现就业,占登记人数的65%。2013年,在京高校中的外地生源如离校未就业,想在北京找工作,也首次被全部纳入实名登记范围,享受免费求职服务,并有机会被推荐在京工作。登记后的学生,可通过声讯电话、手机短信,了解职位信息,未来北京市还将探索用手机微信和微博发布岗位信息,帮毕业生找工作。
2013年下半年北京市在实名登记的基础上,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就业帮扶,并向北京地区高校2013届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毕业生发放每人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该补贴已收到200多人的申请,目前正在审核中。此外,还将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服务窗口,为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一条龙”创业服务;择机举办综合性、公益性大型专场招聘会;成立HR(人力资源)专家顾问团,适时组织HR经理进校园巡回宣讲,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市场人才需求,掌握求职技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等。
“通过综合运用北京市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陈永强说。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张祖德说,对北京市来说,就业难最主要的体现在结构性矛盾。工作好找,但好工作不好找;就业容易,高质量就业不易。对主管部门来说,我们将努力提供服务,从简单的找到工作上升到学有所用,让毕业生满意。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