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件件都关民。翻阅哈尔滨市松北区建区十年来的历史,“民生”、“惠民”、“公共服务”等一系列词汇组成了松北区一幅以民为主核心的鸿篇巨章。让困难群众有房可住;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工程,让贫困农民“有病能医”;开展阳光助学工程,让低收入和残疾家庭子女上得起学;不断扩大就业培训覆盖面,让失地农民不失业。十年来,松北区通过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安居才能安心建区以来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松北区筹措资金,帮助贫困群众解决住房困难问题,让老百姓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他们在普遍调研基础上,确定了帮扶对象,并采取政府资助、社会帮扶、个人投入三结合的办法,为重点优抚对象、低保户和贫困残疾家庭修建住房。制订了翻建1户政府资助1万元、维修1户资助5000元的帮扶标准。截至2013年底,共拆迁撤并村屯14个。总投资47.58亿元,建成润和城、众和城、兴和城和广信新城四个农民安置小区,总建设面积174.86万平方米,安置回迁农民7752户。
重病不再心忧医疗救助经验全市推广
农村医疗救助工程是松北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的一项惠民工作。松北区在全市率先实行资助贫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民政部门出钱,资助全区五保户、低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松北区还在原有农村大病救助政策基础上,推进农村医疗救助改革,结合当地实际出台了新的农村医疗救助办法,使救助门槛儿降到最低。2013年,松北区考虑物价上涨因素,调高了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封顶线”,患有恶性肿瘤等15种重大疾病的救助金额“封顶线”从原来的1万元调高到2万元,约有3500人因此受益。
助学孕育希望“阳光工程”不惜投入
为不让一名贫困和残疾家庭子女失学,松北区大力实施“阳光助学工程”。先后投入资金7.1万元,重点帮助54名贫困和残疾家庭子女实现就学梦想,其中资助城乡低保家庭子女考入大学11人,社会孤儿考入大学1人,给予每人每年2000元的救助,直至他们完成学业。2013年,全区投入3386万元用于中小学建设、操场维修、购置教学设备;哈十中一年内实现了“创示范、建重点、提档次”的三大突破,填补了松北区没有市重点中学的空白。松北区对“未来事业”的倾注,一贯“不差钱”。
“五型”就业模式到“五有”保障升级
近年来,松北区创新思路,建立起自主创业型、劳务输出型、本地务工型、在家务工型及求学技能型“五型”就业安置新模式,鼓励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全区就业工作呈现出“能人创企业、人人创家业、造就小老板、带动大就业”的发展态势。2013年,全区累计就业培训各类人员7950人次,安置就业8876人,并在全市首推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发放“直通车”,为2100余名农民工发放2800余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保障举措,使松北农民真正过上了和城区居民一样有房住、有业就、有收入、有保险、有公共服务的幸福“五有”生活。
2014年,松北区继续打造“就业地图”,开发就业岗位4000余个;深入开展“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扩大新农保参保覆盖面,力争实现应保尽保;推进“健康小屋”建设,逐步实现居民免费自助健康监测……松北区的“民生工程推进表”正在抓紧实施。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