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下行背景下,社保基数"逆市上涨",令不少企业及员工颇感有些吃不消。
"去年我们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总额恐怕要接近300万元,比前年上涨超过10%,但背景是同期公司利润下滑了15%。"5日晚间,青岛一家服装加工企业负责人洪海对经济导报记者说,社保缴费基数标准年年上涨,企业深感压力越来越大。
除了企业,部分受访单位职工也表示,加上个人缴纳的比例,社保扣费占其工资总额比例已达50%。同时,在实际工资并未上调的情况下,被扣除的社保费用年年增加,令其颇感拮据。社保缴费基数会否一直上调下去,成为受访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
导报记者注意到,步入2015年,天津、重庆等多地已经开始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去年相比,上述缴费标准均有所上调,这也意味着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还将表现为不受他们期望的上涨。
"考虑到我国社保制度需要完善和老龄化加剧问题,社保缴费基数标准短期内恐难下降。"6日,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靖良对导报记者表示,但企业和部分职工的压力不容忽视,相关部门可以尝试推出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减少其缴费负担,"比如划拨部分公共服务收费充实社保基金,对低收入群体给予补贴等。"
近四成工资支出被"吃掉"
"这几年人力成本的增加给我印象最深。"洪海对导报记者表示,其管理的企业已成立十几年,随着国内社会平均工资水平不断上涨,公司在员工工资以及社保缴纳上的支出,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在部分时间段甚至超过公司的利润增幅。
"比如去年青岛市社保缴费基数上涨了大约14%,这意味着我们为员工缴纳的社保费至少要上涨14%。"洪海对导报记者说,同期其公司受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影响,利润下降了15%。"一增一减",企业压力可想而知。
那么,企业为职工支付的"五险一金"到底在人力支出方面占多大比例?导报记者从洪海处了解到,按照当地缴费标准,企业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为18%,医疗保险为9%,失业保险1%,工伤保险1.2%,生育保险1%,住房公积金6%。以此计算,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比例合计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