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老年人,大多年过半百,本应在家乡安享晚年,却要离开生活已久的故土,来到陌生的城市落脚。他们操持着不同的口音,来往于家和幼儿园之间;他们每天带着孩子,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谈论着家长里短,交流带孩子的心得体会;他们生活的重心就是一家人的衣食住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年漂”。(10月20日《现代金报》)
“老年漂”的伟大,与这个群体受到的待遇与享受到的权利,完全不成正比。他们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却发现周遭没有熟人,没有朋友,甚至很少有人能听懂自己的方言。照顾孩子,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是唯一获取快乐的方式。然而,比这更加让人担忧的问题恐怕是,他们人在城市,为数不多、质量不高的
社保权益却在农村。他们多数只有可怜的农村
养老保险,而一旦生病,却发现这些省级、厅级大医院中只能报销三四成的医药费。
“老年漂”是一定时代的特有产物。这一群体,只产生于城镇化进程不彻底的语境里。虽然直接原因看上去只有带孩子这一条,但这背后体现出的却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割裂甚至是断裂。城市化的不成熟,加上户籍以及附着在户籍上权利的不对等,让他们根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之中。这也才构成了他们“漂”的现实。换另外一句话就是,决定老年是不是“漂”的,仍然是权利问题。这一点,“老年漂”与“北漂”没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