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0。4亿元。昨天,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北京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分季度看,一季度经济增长8。6%,上半年增长8%,一至三季度增长8%,经济在回调中逐步趋稳。
经济回调态势趋稳
公报显示,2011年,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9:24:75。1变化为0。9:23。4:75。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0。6%。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长足发展。新产业增势较好,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9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795。3亿元,增长1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3。1亿元,增长12。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与上年持平。
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
公报还显示,2011年,北京市的楼市调控取得进展,全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涨幅延续了上年6月份以来的回落态势,由2011年1月份上涨6。8%,逐步回落到12月份上涨1%;去年12月份新建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0。1%,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由1月份同比上涨9。1%回落到12月份上涨1。3%;从环比看,12月份下降0。2%,连续三个月环比下降。二手住宅价格由1月份同比上涨2。6%转为12月份下降2%;从环比看,12月份下降0。8%,连续四个月环比下降。全年政策性住房完成投资746。1亿元,比上年增长94。9%。新开工面积为1726。8万平方米,增长59。7%。销售政策性住房422万平方米,增长51。2%。
数据显示,2011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98。3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7。4万辆,与上年79万辆的增量相比大幅减少,小客车限购政策效果明显。工业高耗能行业大幅收缩,医药、装备、汽车制造业较快增长。受首钢涉钢产业全面停产影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下降73。3%。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分别增长27。2%、13。6%和13%。
发展惠及百姓民生
公报显示,2011年,北京地方财政支出3246。5亿元,增长19。5%。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交通运输的支出均增长28。5%,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增长20。7%,这几项公共服务支出的增长幅度均高于总支出的增幅。2011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4。7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均超过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903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736元,比上年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7。6%。
在社会保障方面,2011年内两次提高了社会保障相关待遇标准。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1091。9万人、1188万人、881万人和862。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09。5万人、124。4万人、106。8万人和38。7万人。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163。7万人,比上年末净增4。4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到276。8万人,参合率为97。7%,高于上年末1个百分点。全市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11。7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7。5万人。
同时,百姓生活环境也在逐步改善。数据显示,2011年,全市污水处理率为82%,其中城六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5%,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和0。5个百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根据垃圾产生量计算)为98。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8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78。4%。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林木绿化率达到54%,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