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说出了几乎所有人的心声,重大疾病是一个特别沉重的字眼。它不只意味着痛苦、煎熬,医药费这个无底洞也是很多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尽管近年来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卓有成效,但随着环境污染加剧、食品安全难以保证,以及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重大疾病呈现年轻化、低龄化的趋势。某种程度上来说,社保“保而不包”,因此,商业重疾险在高昂医疗费的今天成为了我们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
重大疾病医疗费用高企
保险可以“四两拨千斤”
日前,中国医学科学院发表《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的文章指出,2015年中国约有430万人确诊癌症,280万人因癌症去世。慢性感染、吸烟及污染等是导致中国癌症个案急速上升的重要原因。另据卫生部一项数据表明,人一生罹患重疾的机率高达72。18%,超过1/3的人会得癌症、10个健康男性中3个会在65岁前得重疾、10个健康女性中2个会在65岁前得重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来看,31岁至60岁已成为重疾高发年龄段,其中心肌梗塞、恶性肿瘤、脑中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
“一人得病,全家返贫”这样的情况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专家介绍称,癌症等重大疾病的保守治疗费用少则几万,多则超过10万元,如果希望采取更先进的治疗手段,往往要超过30万元,考虑CPI持续上涨的现实,今后治疗费用金额还会提升更多。而所谓全覆盖的医保并不能全部报销此类疾病的治疗费用,治疗重大疾病对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巨款。
如何解决重大疾病这是刻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商业重疾险“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是我们目前可以获得的最佳选择。目前,寿险公司几乎都有专门的重疾险产品,包括白血病、癌症、肿瘤等都能得到合同约定理赔。消费者每月只需支付几十元至几百元保费,就可以获得十几二十万的健康保障金。对于家庭支柱们来说,利用重疾险来储备健康专项金显得尤为重要。如太平人寿的“福利健康保障计划”、新华人寿的“健康无忧C款”等。
误区一:低收入家庭不用买重疾险
采访中有不少市民表示,保险都是有钱人才买的,我们收入这么低,没必要花钱买商业保险。甚至有个别市民认为,社保能够报销自己平时的医疗支出,再另行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是一种浪费。事实恰恰相反,低收入家庭更需要保险的保障,一旦遇上意外事件,更容易陷入困境、雪上加霜。
保险专家指出,社保的基本设计原理是低水平、广覆盖,其保障的力度并不高。首先,社保只能报销《社保药品目录》中的药品,没有列入该《目录》的新药及一些进口的昂贵的药品则是不能报销的;其次,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报销制度,但是对于不幸罹患大病的家庭而言,短期内的经济压力骤增;再者,社会基本医疗保障中,门急诊部分会有自负段,住院部分会有起付标准,统筹基金还有最高支付限额限制,“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用也只能按比例报销。
因此低收入家庭在理财时更需要考虑保险的问题。专家建议,低收入家庭在购买保险上需要注意,并不是越贵越好,保额可以选择20万元以下的重疾保险保障。
误区二:年轻人不用购买重疾险
有不少青壮年人士认为,自己身体健康,无须立即投保重疾险,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近年来,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已呈年轻化趋势,不可不防。
此外,重疾险作为健康险的一种,保险公司在做预案时,会将投保人的年龄作为一个重要的杠杆,依据各年龄段的大病、慢性病、住院及康复指数来提高门槛,进而规避风险,而年轻人买重疾险一般不会遇到因身体原因被保险公司要求增加保费或者部分责任免除的情况。
年轻人相对来说经济能力有限,因此可以尽量拉长缴费期。虽然年缴所付总额可能略多些,但每次缴费较少,不会给年轻人带来太大的负担。加之货币的时间价值等因素,年缴方式实际成本不一定高于一次缴清的付费方式。
误区三:重疾险=“什么大病都能保”
有市民认为,投了“重疾险”,得了任何“大病”都能保。实际上,这种认识不够“精准”。保险业对“重大疾病”有明确界定。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可涵盖《规范》包括的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等25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保障。而除此之外,各家公司还会根据目标客户及市场需要自行增加部分疾病,可以说不同保险公司的重疾保险产品可能各有侧重,消费者在投保时要注意详细了解。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