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7月1日各地正式执行新的
社保缴费基数,企业也纷纷算起了新一阶段的“人力账”。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分多路抽样调查了房地产、环保、文创、餐饮等多行业不同类型企业,了解他们“五险一金”缴费情况一些企业存在违法少缴现象。多家企业向记者反映称,由于缺乏监管和有效的制度保障,按照相关规定全额工资上齐“五险一金”企业承担的人力开支加剧,难免有失公平。
“五险一金”是笔“大钱”
长期以来,我国“五险一金”占企业支出和个人收入比例还是相当“可观”的。以北京为例,根据最新政策,全市职工“五险一金”单位缴费比例合计43.6%,个人缴费比例合计34.2%+3元,这意味着,假设某员工每月工资为5000元,全额缴纳社保的话,单位需为他再支付2180元,而员工个人需从工资中支付1713元。
在极为依赖知识产权和人力劳动的文化创意产业就面临社保缴费的重压。“目前各类社保缴费金额已经占到公司整体薪酬的40%左右,最艰难的几个月,我们甚至需要通过借款来缴纳员工的五险一金”,北京和声创景影视技术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表示,尽管前不久全国各地陆续降低了社保缴费率,但这一减负效果已被本次上调的缴费基数稀释。
“在公司每个月的支出总成本中,社保支出占比近两成”,有知名北京餐饮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们为员工缴纳的社保占工资的近三成。”该负责人坦言,目前餐饮企业越来越不景气,“五险一金”负担持续增加,但企业盈利却无法提高,多重因素影响之下,行业增加裁员的倾向开始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