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深度评论 > 正文
 
成都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 统一为居民户口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成都市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打破城乡界限,逐步走上了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成都市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打破城乡界限,逐步走上了城乡协调发展之路。

  成都市将实施一元化户籍制度作为突破口,从2004年5月1日起,开始打破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户口管理体制,对全市户籍人口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2007年,全市完成重新登记工作,

  成都彻底告别“农业户口”这一沿用了五十年的名词。

  户籍新政开启5条落户道路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个集中”,须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导向城市,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并真正融入城市。成都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据2007年底的数据,成都全市户籍人口1109万人,其中农村居民523万人,占总人口的47%——也就是说,到2010年,成都要向城镇转移农民超过100万人。

  放手让农民向城镇转移,就必须放开户籍的羁绊。2006年10月20日,成都出台《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试行)》,大成都范围内的农民到城镇入户的门槛降到最低:只要拥有合法产权房屋并实际居住就可落户。

  成都户籍改革之所以被称为“新政”,就在于它在森严的户籍藩篱上开启了5条道路:一是放开本市农民到城镇落户,鼓励农民在全市范围内自由迁徙;二是允许购二手房办理入户;三是引进人才的学历标准由本科下调为大专学历;四是增加郊区(市)县投资入户政策;五是新增了暂住满3年、连续缴纳社保满3年的市外人员入户政策。

  统筹城乡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打破户籍束缚的背后,是为劳动要素的流动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全国人大代表、西南财大MBA教育中心主任易敏利从经济专家的角度对成都的户籍改革进行解读。他说,劳动要素的流动,不仅仅是劳动力的流动,还有与之伴行的土地资源的集中和工业园区的发展,这为农村基础设施的提升创造了条件;而人口的相对集中,对创造需求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身份要转变、利益要保证、素质要提高。”来自市公安局的王琳代表用这一组工整的句式道出了成都在户籍改革中已然和正在进行的努力。在推进户籍改革的同时,成都针对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系统制定了配套政策。在就业与社保方面,基本建成了城乡一体的促进充分就业体系,初步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而城乡满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成,为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教育方面,从2004年起,还向外来农民工子女敞开了校门。住房方面,2007年7月,成都市又出台新规允许无自有住房的外来从业人员家庭申购限价房。

  通过户籍、就业、社保、教育与住房保障等方面多管齐下,帮助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的公共政策框架已初步成形。正如王琳代表所言,户籍变革不仅带来的是身份转变,还有现代城市文明的城乡共享。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