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江龙,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沙坪坝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作为一个在民政工作战线上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民政”,刘江龙委员的履职经历可以说始终和社会保障分不开。社会保障覆盖和关注的是人的生老病死,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在2009年首先关注的是一个和死亡有关的社会问题。
“当时我在社区调研时发现,个别困难群众去世后,因为家里贫穷,很多时候是靠社区干部集资凑钱来操办后事,我感觉很心痛。”
为了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刘江龙积极奔走,最终促成了沙坪坝区丧葬救治制度的建立。后来,刘江龙又在2013年两会期间提出要全面建立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并提出四条建议。他把这四条建议简单概括为四张表,即时间表、任务表、资金表、“三公”(公开、公正、公平)表。
关注困难群体,为他们的权利呼吁、争取,这成为刘江龙多年来履职的“主基调”。
2015年1月22日,在全国政协召开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刘江龙建议从国家层面建立健全相应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应该建立重度残疾人养老保险补充制度,在缴费档次和政府补贴标准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对这个群体的养老保障能力。”
通过走访调研,刘江龙发现,重度残疾人作为残疾人中最为困难的群体,其家庭较低的经济收入和较高的护理费用支出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此,他也建议国家层面应该统筹加快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应该建立中央公共财政专项制度,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的专项投入,加强残疾人专项补贴制度的整体设计和实施,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保障。”
低收入人群的养老问题也一直是刘江龙关注的焦点。
为了调研低收入人群的养老保险缴费负担问题,刘江龙利用出差、学习的机会,到全国多省市进行调研,和当地一些低收入群体进行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工资收入、家庭负担、日常支出以及生活现状。在充分调研之后,刘江龙形成了《关于高度关注低工资收入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险问题的建议》的提案,并在前年的两会上提交。在提案中,刘江龙建议合理调整不同收入群体缴费水平、增加养老保险缴费灵活性的建议。
“今年我的提案内容关注的是食品安全问题,这也是与民生有关的问题。”
“民政工作是对社会困难群体提供最基础的社会保障工作,这也是一个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为保障民生鼓与呼,是荣誉,也是担当。我将继续尽心履职,不负期望。”刘江龙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