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银色经济发展指数(2016)的思考
人口老龄化并非社会老化,健康长寿意味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继农业、工业和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将进入以健康管理为主流的银色经济时代。银色经济即指基于健康长寿的消费需求和约束条件,组织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活动及其供求关系的总称。
人的一生,黑发50年与白发50年的幸福建立在努力工作与财务自由的基础上,养儿防老、代际赡养和社会互济的伦理底线永远不变,但是内容与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就是年轻时改善人力资本和提高生产力,以科技推动经济;年老时改善资产结构和提高购买力,以消费拉动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需要按照老龄社会发展时间表,倒计时地解决问题;要在尊重个人生命周期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安排、提供公共服务。
银色经济指数坚持人均GDP的福利相关性原则,内含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老龄人口红利等分类指数,意在基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背景和健康长寿的消费需求,研究如何做好促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力争实现老龄人口红利。
发展指数不同于研究报告、财务报告和总结报告,必须做到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笔者所在的研究团队借鉴国际社会共识,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和确定老龄社会和养老保障的发展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分布,使用权威数据和科学的测量方法,评价我国社会现实与发展目标的距离,进而分析原因、给出建议。2017年发布的2016版指数使用2015年的数据,属于升级版。银色经济指数(总指数)和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养老服务、老龄人口红利(分类指数)均为首次发布,
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两个指数是第四版。
我国发展银色经济还需解决多方面问题
我们研究银色经济发展指数的宗旨,是将和谐的代际利益关系纳入政治经济范畴,引导老龄社会健康发展。不仅要客观解释我国目前的未富而老、未备而老的现状,更要说明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的时间表、路径和主要措施。因此,我们将人口老龄化作为背景指标,赋权值为0.28,旨在参考国际标准、基于中国国情,从出生率、赡养比、预期寿命、发展阶段等方面,界定和评价我国老龄社会的进展、特点、问题等,理性、客观地分析人口老龄化、未富而老、未备而老等问题。
养老保障作为制度指标,赋权值为0.34,用养老金、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养老资产四个指标来评价“制度建设侧”情况。
老龄人口红利作为发展指标,赋权值为0.38,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从国家政策与战略、老龄产业、适老城市建设,以及老龄人口的就业、投资、消费和社会参与等方面,评价我国老龄人口的贡献。
我们的数据来源以世界银行数据库、OECD数据库、欧盟框架研究报告、中国统计年鉴、有关部委发布的年度报告为主,也关注权威机构和正规学术机构发布的相关报告。基于国际社会共识,引用我国法律法规和国家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建立评价值,运用统计分析、目标测评、区间赋值等方法计算评价分值。指数为1,参评值为0.0001-1,0.75~1区间为优,0.74~0.55区间为中,<0.54为差。
我国银色经济2016版指数评价结果为0.3853,处于差等区间(见下图)。人口老龄化的评价值为0.1275,等于45.54分,说明未富先老和快速老龄化的状况;养老保障的评价值为0.1758,等于51.71分,说明未备而老的状况,特别是对养老金制度和养老服务而言;老龄人口红利的评价值为0.082,等于21.58分,说明我国尚未形成老龄人口红利,老年人的消费和经济贡献潜力有待挖掘。
2016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发展大健康经济的战略加速形成,上述情况将有所改变。贯彻党中央“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精神,需要按照我国老龄社会发展时间表,在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前(2025年),尊重银色经济的发展规律,基于改革创新,倒计时地解决如下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稳步提高人均GDP水平,改善国民的人力资本状况,提高科技创新和竞争力;二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和服务体系,打造就业开源和改善福祉并重的局面,改善国民的资产结构,提高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