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明亮、无异味,分区明确的诊断室、观察室……坐在九龙坡区走马镇卫生院输液的陈齐忠竖起了大拇指:“这么好的条件,哪里还用得着到大医院去挤哟!”
这么好的卫生院离家还只有5分钟路程,令老陈高兴不已。他算了一笔账,自从药品实施“零差率”销售后,药费也降了,加上医保报销,“看病也不贵了。”
老陈的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直辖15年来,特别是2009年启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我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着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力促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迈进一大步。
基层卫生条件好了看病不用出远门
直辖之初,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医疗用房破旧、设备老化,即使设在群众身边,也无人问津。
直辖以来,我市加快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较直辖前增长1.5倍,已基本形成以市级医疗机构为龙头,区县医院为骨干,乡镇、社区全覆盖,公立、民营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就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到去年底,我市实现了每个镇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80%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90%的乡镇卫生院能开展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达到75%。
我市还遴选出24所医院作为“三甲”创建单位进行改造升级,这些医院分布在主城二环、区域中心城市及80万人口以上的大区县。截至目前,市五院、垫江县中医院已通过“三甲”医院验收,全市三甲医院已达到19所。
药品按进价销售基层看病药费降低了
长期以来,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主要依靠以药养医,医生重复用药、滥用药的现象时有发生。降低药价,解决“看病贵”的问题,成了老百姓的期盼。
从2010年2月25日起,我市分三批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到去年1月29日实现全市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覆盖。去年6月27日,基本药物制度又覆盖到所有村卫生室,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村两级全覆盖。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本地常见病、多发病基层用药需要,去年我市还邀请99名全科医生遴选出205种药品增补进目录,涵盖高血压、糖尿病、慢支炎等20余类常见病。增补后,基本药物品种达到了512种,该目录还将定期调整,基本可满足市民普通用药需求。
为进一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抑制药价虚高,2010年3月,我市成立了重庆药品交易所,在全国首创药品电子挂牌交易方式,实行公平公开、阳光交易,并于当年12月29日正式上线交易。全市范围内的公立医疗机构统一进入药交所采购药品,开具的药品价格最多只能在药品成交价的基础上上浮15%作为成本费用。截至去年底,重庆药交所上线药品达2万多种,交易额突破50亿元,药品采购价平均下降28%,为群众看病节省10亿元药费支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