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奇逊在1949年对中国的预言不一定有理,我至今也不认同,60多年后的中国现实也证明其说是错误的。但30年前的境况却是另一番景象,闭关锁国官办经济不仅效益差无活力,而且的确难以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中国的境况似乎不幸被艾奇逊所言中。连“苏修”头子赫鲁晓夫在六十年代初也对西德总理阿登纳说,中国一把米养不活众多的人口,甚至于提出了“黄祸论”,意指中国因人口压力将实行冒险政策,挑起新的世界大战。毛泽东当年创奇迹的豪言壮语,这时也不得不浇上一盆冷水。到七十年代人口压力越来越大,人多而没有饭吃,不仅没有力量,反而成了负担,现实逼着毛泽东不情愿地节制人口,中国的计划生育正是在毛主席主持下于1973年开始进行。粉碎“四人帮”以后,计划生育工作更是大张旗鼓地全面铺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推行计算生育,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在这个问题上我和易博士的看法有点不同,我认为当时搞计划生育,一是迫不得已,第二也有一点必要。为什么?因为当时中国状况堪忧,如果不忍痛搞计划生育,恐怕社会真的承受不了人口压力要崩溃。当然,主要原因在政治失误而非百姓多生了孩子,但要养活百姓家,的确已成了大问题。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走到崩溃的边缘,要知道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几十户人冒着巨大政治风险,搞包产到户,订立契约按了手印,若出问题坐牢,其他人负责扶养孩子。集体经济使人人都没有饭吃,经济凋敝到了极点。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下到农村,见大姑娘坐在被窝里不敢起身,因为没有裤子穿,你说可怜到了什么地步。毛泽东说:“八亿人口,不斗行吗?”结果斗成这么一个状况。经文革折腾,人民已是苦到了极处。然而越苦越穷却越要生孩子。马寅初编的《新人口论》资料有一篇他下乡调查的报告,说农村穷苦缺乏娱乐设施,晚上点煤油灯怕耗油多,故小夫妻天黑就上床,将其当成了唯一娱乐,又没有避孕工具,不久就大肚子生孩子。马寅初把农村精神生活贫乏看作为人口膨胀的重要原因。孩子生下来也不培养,养孩子就像养羊一样,一双筷子一只碗,衣服从老大到老么轮转着穿,最穷的地方其生存状态比刚走出非洲好不了多少,肚子饿得咕咕叫,人口素质也很低。我是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亲眼目睹也亲身经历过当年的惨境,知道放任生育实在是不行。没有指望的穷光蛋甚至还指望多生子女,期望后代能改变命运,且集体经济下一口人丁有一份口粮,再穷也可吃人民公社的,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毛泽东改变生育方针也是忍痛割尾巴,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所以我认为搞计划生育是迫于中国当时的局势,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项政策。为什么不得已?就是因为走错了路,中国从建国一开始就一切学苏联,按照苏联模式改造中国,搞人民公社,结果粮食产量一直上不去,工业经济各方面都效率很差。我认为这是治国理念以及政策出现了偏差,而且一搞就从1949年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30年时间没有把经济搞上去,人口却增加几个亿,中国经济各方面,特别是农业,搞的一团糟,吃饭成了大问题,数亿人嗷嗷待哺,怎么办呢?所以说是逼出了计划生育这样一个政策。我认为这在当时来讲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我认为有一定的必要。但是这不是什么好事情,并不像后来宣传口所说的是“甜蜜的事业”,计划生育那是非常艰难,也非常残酷的。为了节制人口,采取了非常残忍的强制手段,甚至是暴力手段。中华民族为此又付出了惨痛巨大的代价。
1979年7月25日,已98岁的马寅初得到平反,中共中央组织部门正式发文称:“实践证明,您的‘新人口论’是正确的”。中国人口政策出现大逆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要求党团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只要一个孩子,后来“一胎化”在全国范围内被强制推行。人口多被认为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最大障碍,被当作以往政治经济国策失误的替罪羔羊,人多成了最大包袱,人口政策也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其实马寅初当年倡导计划生育,也是倡导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且不主张强制推行,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是如此戏剧性,没有想到《新人口论》又会受到追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