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口流入北京看病需要报销,北京人口流动到外地也面临这个问题。比如,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到海南、云南等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城市过冬,还有的干脆就“飞出”北京,在外地置办房产,安度晚年。还有一部分老人投靠到外地的子女处,长期居住外埠。像这种情况,当地的医院都不会为其报销医疗费用。还有一些在北京参保,却因公司派驻而长期在外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因为购房、租房等原因住在燕郊、涿州等地的人群,都面临着看病报销的问题。
背景跨省流动人口增多
实际上,跨省就医的即时报销已经是群众反映多年的老问题了。医保制度建立之初,全国的人口流动还没有那么频繁,异地就医和异地报销的问题还没有那么突出,因此也没有引起社会过多的关注。
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迎来了劳动力流动的大潮。
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已达2.36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占到了67%。
大量劳动人口在户籍所在地参加了当地的医疗保险,可往往几年后又流动到另外一个城市打工。而且这种流动十分频繁,一个劳动力很可能在北京干了两年之后,又到天津打工,干了半年后感觉不满意,又流动到杭州去了,一年之内辗转数地的例子也不鲜见。这些人口的看病就医也就成了难题。医保不是随身携带的财物,可以随之四处流动,在户籍地参加的医疗保险也不可能为参保人在各地看病的费用买单。于是,上文中汪大爷所遇到的问题就产生了。
难点各地医保千差万别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医保处相关负责人坦言,异地就医即时结算问题十分复杂,推进起来存在一定困难。主要是:第一,各地的医保政策不同。由于各地的医保统筹层次不同,全国存在2000多个统筹地区,这些地区的医保缴费标准、报销比例、报销限额等规定均不相同,甚至连医保目录都不一样,因此,跨省就医即时报销就非常困难。其次,各省的医保信息系统也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医保难以实现跨省的即时结算。
很多网友在讨论跨省即时报销时,都只是表达看病不便的愤慨,却往往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你在外地参的保,凭什么要我们来给你报销?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人在河南参加了医保,每个月都把医保费用交给了河南省的医保基金,现在在北京打工,北京的医保基金没有收到他缴纳的一分钱,他在协和医院看了病,却要求北京的医保基金为他支付费用。从任何层面来说,都是一个无理的要求。而北京的众多参保人员也绝对不会同意——凭什么要用我们交的钱给你看病?
用本地医保的钱给外地人报销绝对是行不通的。于是,医保就地结算就得换个思路,政府部门和相关专家都把目光聚集在统筹层次的提高上。通俗点说,就是把原来各个小盘子里面的钱汇集到一个大盘子里,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到统一的政策。这样,不管人口流动到了哪里,都是从一个大盘子里往外拿钱,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但这种做法目前还仅限于同一省份内,全国统筹短期内难以实现。
“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一定差距,比如说,让甘肃的职工和北京的职工按照一样的标准来缴纳医保费,这就很不现实,毕竟两地工资水平不一样,就哪头都会惹来另一头的不满。”这位负责人表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