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抚养比上升导致的
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距也不断拉开。
据了解,黑龙江、吉林、青海、河北、辽宁、陕西、天津、湖北8个省市可支付月数在10个月以下。其中,黑龙江的企业
养老金可支付月数仅1个月。(可支付月数指基金累计结余除以每月养老金总支出得到的月数)。
据悉,在去年,东北三省的养老金已经“沦陷”。数据显示,黑龙江企业职工养老金收入比支出少183亿元,辽宁、吉林收支相差105亿元、41亿元。
中国社科院中小银行研究基地副秘书长、教授冯兴元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东北劳动力外流严重,经济增长乏力,甚至有负增长之嫌,财政收入增长难以得到保障,包括东北三省的地方政府不断增加公共投资,增加杠杆,很多地方的养老金实际上存在“空转”的问题,因此,养老金入不敷出迟早会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4年,我国养老基金当期收支不均的问题就早已出现。有业内人士曾公开表示,2014年,全国职工养老金保险收大于支,全国不存在收支不平衡的问题。
不过,该业内人士坦言,确实有一些地区收支不平衡,有3个省份当期就出现了收支不平衡的现象,动用了历史结余的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三个省份出现收支不均的问题在2015年再次扩大了6个省份,分别是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陕西和青海。
毫无疑问,我国一些地区例如黑龙江等省份出现经济发展差异较大,所导致的养老基金保险收不抵支的问题也逐年在攀升。
除地区性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外,在华企商学院研究总监郑学浩看来,老龄化加速也导致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差距。
郑学浩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举例说,黑龙江省2015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16.9%,养老赡养比逐年攀升。黑龙江省养老保险赡养比例为1:1.16(退休人数与在职缴费人数的比例),居全国之首。也就是说,缴费的少了,领钱的多了,自然就会入不敷出。
有学者认为,现在养老金面临受制,一边是降费率减少来源,一边是很多地方需要财政转移支付确保发放。中国两年之内必须解决养老金制度的转型,包括夯实中央统筹基础养老金,做大职业年金以及管好个人账户。
随着老龄化加快,以及入不敷出的养老保险基金,备受各界关注的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也逐渐明朗起来。
人社部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研究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及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完善个人账户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
郑学浩表示,尽管长期来看,缓解老龄化和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唯一方法是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但短期而言,实现全国统筹方案是目前更直接的解决方案。
据悉,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方案初稿已经形成,有望年底出台。郑学浩认为,方案出台后,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或许可以从制度上彻底摆脱地区间基金收支余缺无法调剂的难题,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