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调养老金、最低工资线,到《社保法》破茧而出,过去一年,社会保障领域发生的一系列变革。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未来社会保障领域还有哪些值得期待,记者专访了社科院拉美所所长和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
在他看来,社保全覆盖、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等领域,都将在未来几年内发生变化。此外,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很可能超过4000美元。按世行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从全球范围看,近十几年内只有少数国家,如日本、韩国跨过这道坎,大部分国家徘徊不前,中国能否跨过这道坎,拉美与日韩国家的对比,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社保基金投资体制改革将完成
《21世纪》:上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1年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10%。从2005年起,我国已经连续七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此时调整意义何在?
郑秉文:连续上调养老金,弥补了养老保险金没有和通胀指数挂钩的“制度缺陷”。不挂钩导致养老保险、养老金待遇水平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离退休群体中产生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十一五”期间连续上调养老金是对制度缺陷的连续校正,这些校正的效果也是好的。
《21世纪》:“十二五”期间,在社会保障和民生领域有哪些方面可能会有哪些改变?
郑秉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我预测“十二五”首先要提前完成新农保的覆盖任务。“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建立基本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由于新农保制度对农民的激励较大,农民愿意尽早加入进来。财政情况不错的地方政府也愿意及早加入,这两个积极性碰在一起,使得2009年8月份新农保制度出台时,计划试点覆盖全国10%的县,事实上远远超过了10%。我到地方去调研的结论是,预计2010年肯定要大大超过20%。
按照这个速度来推算,新农保的覆盖任务要提前完成,不用到2020年,“十二五”期间基本可以完成新农保的全覆盖。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