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都实行‘双轨制’,并未引起公众反感。其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产生我们这样的差距。”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双轨制”不是问题的关键,“双轨制”下的待遇差距大才是根本问题。
如何缩小差距?
有代表委员建议“不是把公务员拉下去,而是把企业职工提上来”。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6年7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养老金翻了近一番,但企业职工与机关事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差距依然不小。
“对我国而言,建立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是奋斗目标,但现阶段可能做不到。比较务实的做法,应当是尽快在实现普惠的基础上,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走向公平。”郑功成认为,应将焦点转向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水平,按照符合社会公正的规则完善相关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纪检组组长董力则强调,减小养老差距,“不是把公务员的养老金拉下去,而是把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提上来”。如果仅仅依靠减少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来解决不公,会引发新的不公。
董力委员表示,养老“双轨制”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造成养老差距的原因是退休金来源不同:企业职工退休金由社会统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则纳入了财政预算。
“当初有关部门设计养老制度时,考虑到社会统筹退休金比较低的状况,为企业设计了‘企业年金’,为机关事业单位设计了‘职业年金’。现在一些企业,在中层管理人员中执行‘企业年金’做得比较好,但在普通职工中做得较差。”董力说。
钱从哪里来?这才是关键。
“据测算,如果将企业职工退休金抬高到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水平,考虑到每年增长的因素,需要增加40%左右的资金,有可能需要上千亿元。钱从哪里来?这才是关键。”他说。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