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及其领导者,是否把他的主要精力,实实在在的落实在社会管理、服务民生上?看看财政数字就可说明一二:2010年,全市财政各项民生支出达116.4亿元,比上年增加13.4亿元,增长13%;2011年,全市财政将安排各项民生支出134.8亿元,占财政支出预算的一半以上……数字的背后,是财政将民生福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这一切源于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坚持的公共财政的优先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建设幸福东莞。
“老有所养”惠及城乡居民
樟木头镇樟洋社区75岁的王婆婆,这几年的日子愈发顺心: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刚刚过完年又涨了一次;大病小痛都不担心,有医疗保险足额报销;米面油盐涨价日子照过,每月都收到物价补贴……
王婆婆舒心日子的背后,是东莞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市镇两级财政总共投入43.4亿元,其中2010年市财政投入8.6亿元,推动农居民与职工养老保险并轨,近14万名有缴费记录的原农保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从人均每月266元提高到每月385元,正在参保的46万名原农保人员参加全市统一的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此外,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支付限额也相应提高。市财政投入1.4亿元,用于城乡一体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缴费补助,2010年1月起我市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从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社区门诊医疗报销比例从60%提高到70%,全市约600万名参保人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障。2010年,市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支出28亿元,比上年增长34.9%。
医疗:“病有所医”不分新老莞人
王婆婆的外孙女刚刚怀孕3个月,她们所在的社区服务站的医生就找上门来,为她提供免费叶酸,来预防将来BB可能出现的神经管缺陷。向全市准备怀孕和怀孕3个月的妇女免费发放和增补叶酸,是东莞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之一,预计全年将有127356名备孕妇女将享受到这项福利。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