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稍微涨一涨,全家的日子就要紧一紧。”今年前四个月,北京食品类价格上涨9%,让北京市低保户田怀义忧心忡忡。
幸运的是,田怀义的担忧已被纳入政府视线。改善通胀压力下的微观民生,从去年底以来已成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首善之区,北京先后出台了社会保障救助与CPI挂钩联动、统计低收入阶层CPI、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等多项实惠措施。
将公共决策视角和制度阳光投向困难群体,改善民生,让每一位首都居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正在成为政府管理的新指向。
多管齐下求解民生困境
在经历了2009年的下跌之后,我国价格水平在2010年开始回升,并呈现逐季上涨态势,2010年CPI涨幅达到3.3%,今年一季度更达5%。进入5月,猪肉、蔬菜、鸡蛋等食品价格上涨,对部分居民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
田怀义一家四口都是残疾人,由于其他收入不太多,连续上涨的物价使全家的日子陷入了拮据。“半年前,我已经感到生活的压力,当时只能先保证米面油,贵的菜不敢想,吃饭以白菜、萝卜为主了。”田怀义说,“如果没有政府今年多发的钱,我很担心月底还能不能揭开锅。”
老田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每个月“多发的钱”将近800元,包括给低保对象的临时生活补贴、面向残疾人的生活补助、粮油困难补贴,还有100元助餐券。“800元不算多,但让我们家的生活质量大大改善。”
据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吴世民介绍,在北京,像田怀义这样的低保户达22.3万余人,还有60万户家庭收入高于北京市城乡低保标准但低于标准的170%,这些困难群众都是北京市重点关注的对象。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