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
全市实现全覆盖
去年4月,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市覆盖,比全国实际进度提前1年。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参保人数达到1102万(农村户籍983万,城镇户籍119万),参保率85%,其中老年参保人员362万(农村户籍304万,城镇户籍58万),共发放养老金55.87亿元,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在制度设计时,我市就“城乡一体、市级统筹、提高标准、鼓励缴费”的原则,将农村居民和城镇没有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了覆盖范围。一步到位在全国率先实行基金市级统一管理,实现了参保人员在全市范围内跨区县流动转移时养老保险关系的顺利衔接;基金征收和待遇发放所需资金由市财政统一调拨,增强了基金抗风险能力,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对不同参保对象制定不同的缴费补贴,并适当增加缴费档次差距,鼓励参保人员多缴多得。
为了提高待遇,我市加大了地方财政补贴力度,将基础养老金标准定为80元,比国家规定的最低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25元,并对独生子女父母和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各增发10元养老金,所有市民都得到了实惠。
案例1:九旬婆婆每月像“公家人”一样领钱
北碚区静观镇集真村的九旬婆婆张淑芳有四个儿子,但个个家里都很穷,均没有赡养能力。2009年,北碚区开展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张婆婆立马办理了参保手续,她连连说道:还是有社保才踏实!
2010年2月,张婆婆拿着城乡居民养老金存折到镇上的银行取钱,一下取了720元。她取了钱后,就在镇上给孙子买了一件红棉袄,花了50元,再买了几斤肉。同时,还了邻居的100元钱。张婆婆的小儿子杨永明患有肺气肿,干不得重活,也没有种地、喂牲畜,收入仅靠他与母亲每年的土地租用金1700多元,以及他母亲每年的低保1500多元。杨永明拉了拉身上的衣角说,这几年穿的衣服全部是周围邻居给的旧衣服。平时炒菜放油也不敢多放。
杨永明说,现在每个月像城里的“公家人”一样,有钱领,这些钱平均到每天虽然只有几块钱,但一个月的油、盐日常开销足够了。有了这笔钱,也给母亲改善了一下生活,老人家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幸福了。
案例2:花了7348元医药费自己只付了1000多
2011年,65岁的屈建书对区里实施的城乡居民合作医保政策赞不绝口。家住渝北区茨竹镇竹峰社区的她,因为消化道溃疡,从去年4月1日起,在茨竹中心医院住了20天的院,加起来用了7348元的医药费。这笔钱对于一位城镇低保人员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困难。
可按照渝北区城乡居民合作医保实行的与民政救助的无缝衔接政策,她报销了6177元,报销比例高达84%。最后屈女士只支付了1000多元的医药费。
“这个政策很实惠,为我们想得真周到。”屈建书说,以前住院治疗自己要先交很大一笔费用,出院之后再按程序申请救助,现在不交一分钱就可以住院,医疗费卡一刷就报销了,一点都不麻烦。
屈建书并不是一个特例。渝北区创新性地推行城乡居民合作医保和医疗救助无缝衔接,创新了管理机制,降低了管理成本,打破了部门之间职能的条块分割,使垫付不起住院医药费的贫困参保居民都能及时享受到“小病能治,大病有救”的医疗保障,改变了以往申请救助程序多、事后补偿不救急等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