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重点: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在法律上已无障碍,中央财政对两项制度给予同额补助实际上也预留了制度接口,目前一半省市合并实施了两项制度,随着今年全覆盖,要着力推进合并实施。二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央已反复明确城乡统筹的方针,4省市、40多个城市和100多个县的探索也创造了成功经验。目前全国有2.6亿农民工进城打工,加上家属子女,人数更多。及早实现居民基本医保城乡统筹,使其享受同质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彰显公平正义。今年要加大这一工作力度。
行政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变化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格局,必须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点方向:一是整合城乡医保管理体制。有关部门为建立城乡基本医保制度的创建做了大量工作,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要求进一步变革管理体制和整合经办服务资源。这既符合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加便利服务的需要,又有利于强化“第三方监管”的机制。二是理顺有关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中央勾画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是“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其中,“补充层”应主要调动社会和市场的资源;而作为“基础”和“重点”的制度,如果能够统一行政管理,可能更有利于顶层设计和顺畅实施。
城乡统筹的顶层设计最终应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上。因此,城乡社保的政策、体制、机制改革与完善,要把经办服务、特别是基层经办服务资源的整合与水平提升摆在重要位置,使老百姓能切身感受到统筹城乡的好处。
目前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16万人,而城乡参保人员已达15.8亿人次,并将继续快速增长。1:10000的服务比,大大低于国际上平均1:4000的比例,严重制约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解决之道,一是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适当补充社保经办人力资源,特别要注重发挥“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优质资源的作用。二是整合现有的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按险种分设的经办机构应逐步改变为按流程管理设置;许多地方设立基层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调动人力资源,是个有益经验,比按部门单设机构更加有效率,今年国家继续安排补助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县乡两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三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经办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
加大以信息化手段为核心的技术投入,来部分替代人力资源投入,这是必然趋势。社会保障信息网络要连接到所有街道、乡镇和城市社区,有条件的要连接到村,提高管理的精确度和服务的便捷性。基本医疗保险的信息网络要连接到城乡各类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有条件的要连接到村卫生室,在便利服务的同时,加强对医疗费用的控制和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今年计划增发1.5亿张全国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卡,总量达到3.4亿张,“十二五”期末达到8亿张,覆盖60%以上国民。
通过邮局、银行对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通过金融机构运营一些补充性保险的作法,已在城市被证明是有效的。农村是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要善于调动各类社会资源参与基本公共服务。许多地区在推进农村社会保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邮政、电信、商业网点方便群众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是成功的经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农村布点稀少,服务强度不足,可以探索与地方农村金融机构联手服务,但需要解决相关的基金财务制度和服务成本合理分摊问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