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存量增加与保值增值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十一五”以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快速增长,至2010年已达15365亿元,相比2006年增加近1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基金结余快速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征缴收入的大幅上升。在“十一五”期间,来自企业单位的基金征缴收入年均增长率高达21.9%;二是各级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由于城镇制度基金管理实行地方统筹,不少省份基金出现收不抵支,靠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进行补贴。2006年以来,历年财政补贴额呈不断上升态势,在至2010年的5年期间,累计补贴额高达7165亿元,占到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46.6%。
巨额的结余资金为基金管理带来挑战,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积累存量与投资收入增量间的比例关系失调问题。以2010年为例,全年城镇制度基金征缴收入为11110亿元,占基金总收入来源的82.8%;政府财政补贴为1954亿元,占比为14.6%;而利息收入仅274亿元,占比仅2%,可以说对基金增值的贡献率微乎其微。
长期以来,鉴于监管体制不够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等条件限制,我国一直严格限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投资对象局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随着养老保险基金积累的快速增长,保值增值形势越来越严峻。
以2010年为例,全国1.5万亿元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散在各省,由于90%存入银行,10年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不到2%,低于年均通胀率。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基金贬值将对制度账务可持续性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尽快出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办法迫在眉睫。
从全球经验看,许多发达国家在现收现付制发展成熟前,利用制度的收支结余建立起养老储备基金,通过一定的投资渠道来实现增值,这是一种解决制度可持续问题的战略举措。我国目前处于人口红利尾期,在步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期前,如何把握机遇,做大做实养老储备,建立健全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体制意义重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