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城市的发展,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凸显,各地都在进行着不同方式的探索,但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政策和明确的解决方法。
以新农合、新城合、新农保等一系列民生保障措施领先全国的青县,最近又出新政:全县失地11250名农民,财政全部给予补贴,根据个人意愿,其中5540人纳入国家企业职工保障体系。
青县青洲镇南范店村,是青县11个失地村庄之一。
62岁的村民刘玉才和64岁的吴秀林夫妇过去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他们月月能拿到退休工资。
刘玉才一家过去生活极度困难,十年前他患了脑血栓,落下残疾,妻子有严重的高血压、腿疼病,每月买药就是一大笔开支。而此前,他们本人没有任何收入,全凭两个在县城里打工的儿子每月每人给300元钱吃饭、吃药。
刘玉才大半生都生活在南范店,见证了这个城中村的兴衰。三十多年前,村里千把口人尚有500多亩土地,守着大运河,土地肥沃;再加上在县城边上,搞副业容易,村民的日子很让远离县城的村庄羡慕。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十多年的时间,小小的县城发展起来,蚕食着城边的土地,南范店后来成了城中村。
公、检、法、财政局、车站、棉麻公司、土产公司、县印刷厂等一大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落户南范店,占地盖房。
那个时候,土地的出让几乎是无偿的,有一百元一亩的,有八十元一亩的,有三十元一亩的,最便宜的,一个企业占了村里一大片地,只给了一匹马。
和刘玉才同龄的村干部刘月深对记者说,那个年代国家说用地,村里和村民绝对没有半点异议,一切听政府的,村里的土地全给占走了。
三十年前,这个村的土地就占光了,村民们成了没有土地的农民。此前,政府给了一定优惠政策,南范店的村民享受粮本和煤票供应,而且企业招工优先,这在当时很诱人,许多外村人将户口迁来,村民一度达到3000多人。
但后来,粮油双轨制取消,几家企业多败落或改制,优先招工也谈不上了。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