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千亿养老金投资,不仅关乎这笔“保命钱”的命运,更关乎每一个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虚实。盘活面临“亏空”和保值双重压力的养老金,比救股市来得更要紧
在传闻中低调运作两个月后,广东1000亿养老金“入市”的消息终被证实。官方酝酿多年的养老金投资运营,总算开始试水。
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养老金投资运营的首个试点,广东将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划出1000亿元的结存资金,在未来两年期限之内,分批由省政府委托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全国社保基金会”)进行投资运营。投资领域主要包含国债和企业金融债等有固定收益的产品,而只有不超过20%,即200亿元的养老金,才有可能直接进入股票市场。
在3月19日全国社保基金会、广东省政府在北京签订委托投资协议之后,这则利好消息对投资市场的刺激作用十分有限。公众对于官方如何运营这1.92万亿元“保命钱”,仍不放心:表面上,他们关注的是投资和入市后的收益;实际上,他们更想知道,自己的养老金个人账户,何时能不再“空虚”。
面临“空账”和保值的双重压力,规模庞大的养老金未来如何“入市”,亟须制度安排。
为何是广东
谈及千亿养老金“托管”,广东省政府系统的一名官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广东之所以能够成为首个实现养老金投资运营的试点,地方政府的推动不可忽视。“养老金必须走出银行,战胜通胀。”该官员称。
近年来,相比其他省份,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社保基金收入总额和结余均位居全国首位。单是2010年,广东全省的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就达1539.15亿元。除了养老金等社保缴纳范围的扩大是主要原因之外,在广东省内工业发达的地区,农民工的流动无法带走留在省内统筹的基金,也是一大原因。
不断扩大的社保基金在填补了当期的统筹基金支付缺口后,创造了盈余,但也同样带来了保值的压力。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