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有近千万老年人口,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多层次保障老有所养
养老机构一床难求
提起晚年生活,家住合肥市庐阳区可苑新村的曹菊珍老人有些发愁。曹菊珍和老伴都没有工作,除了养老保险金收入,他们的生活主要依靠子女每月支付的赡养费。而曹菊珍的两个孩子一个做裁缝,一个在卖水果,能给老人的资助并不多,遇到生意不好的时候,老人只能更加节俭地过日子。老人说,自己的年纪一天天大了,等到哪天生活不能自理,连进养老院的钱也没有。
目前,我省老年人口已近千万。在参加今年“两会”前,省人大代表纪鸿作了一个调查:未来20年,我省的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超过3%的速度递增。银发浪潮扑面而来,如何让老人度过一个安稳而充满乐趣的晚年,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全省现有各类养老机构2238个,床位19.7万张,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8%,100个老人拥有不到2个床位。这意味着,即便老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入住养老机构也并不容易。
同时,因为投入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社会养老机构参差不齐,使一些高龄、独居、失能的老年人养老困难现象突出。最近记者走访了位于合肥南二环的某老年公寓,82岁的孟宪永老人进老年公寓一段时间,对公寓设施差、人员素质差、费用高等很不适应。一项调查表明,合肥有5%至15%的老人经常产生害怕、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
商业养老尚待挖潜
近年来,我省的养老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镇已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正在全面推广。然而,未来养老问题仍不容乐观。
“老人们对未来养老感到压力,还是传统‘养儿防老’等理念根深蒂固。”省人大代表金国清表示,应对养老难题,消费养老、买房养老等“商业养老”模式不失为一种选择,但这对很多老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需要转变观念。所谓商业养老,就是花钱购买养老服务。金国清认为,商业养老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能增加养老方式的选择机会,也增加了老人的安全归属感及其关联群体的稳定感。
合肥市民哈建设在网上看到一些新的养老方式,对商业保险产生了兴趣。过去10年,老人总感到工资上涨的速度追不上部分物价上涨的速度,他后悔年轻时没有商业养老概念,不知道多点积蓄。现在,哈建设虽然有心购买商业保险养老,却不知道买哪种保险适合自己。对此,某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汪晓峰说,保险公司会根据每个人的年龄、风险承受能力、当前拥有的社会保险和企业年金计划,测算今天投入和退休后领取金额的关系,以帮助老人找到理想的养老财务安排。
专家分析认为,我国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还没有形成规模,亟待培育能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的商业养老市场。
构建多元养老体系
“老年群体的生活不仅需要有资金保障,还需要社会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包括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护理服务、临终护理服务、文化生活服务及精神抚慰等。”省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说,要满足未来社会的多样化养老需求,完全由国家或集体来承担养老保障的职能是不现实的,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尤为重要。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家庭养老仍将是一条重要养老途径,当前仍需建立健全家庭养老制度。”省社科院原研究员王开玉主张,在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的基础上,政府牵头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把家庭养老、社会养老、社区养老结合起来,各种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协调,共同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
“应当倡导‘孝’文化,使更多子女自愿并主动赡养父母。”做教育工作的唐传梅如是说。这几天,唐传梅在安医住院部照顾生病的父亲,她母亲去世后,父亲不愿到养老机构,为满足父亲要求,他们兄妹4人轮流照顾。她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明确子女的财产继承,农村的土地使用权转让等权益,与其是否履行赡养义务相挂钩,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
据了解,合肥、芜湖、宣城、铜陵等地,都在形式多样的社区养老模式方面作出探索。合肥市义仓、曙光等社区结合社区实际,对家庭养老进行引导和督促,帮助社区老年人探寻合适的养老方式,受到大家欢迎。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