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央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
2004年,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非常鲜明地提出,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一判断对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更加有力地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到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指出这不仅是长远目标,也是当前工作。同时提出农村必须推进的五项工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个判断非常符合实际。
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均等化的最大差距就是城乡差别,要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差距,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到了2007年党的十七大,有一个大的迈进,会上提出两句话:第一句是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第二句是逐步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可见,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明显深化。
2008年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全会主题锁定在三农问题,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时有三句话非常震撼人,中央的判断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提出全党要居安思危,认真解决三农问题。全会明确规划了从2008年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蓝图,特别提出六大制度创新任务:第一要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要健全农村严格规范的土地管理制度;第三要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第四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五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第六要加强农村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
2010年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一个非常响亮的农业口号,即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称作“三化同步”。
陈锡文通过对以上几次重要会议、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的梳理,总结出一个清晰的脉络,就是这些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农业上花这么大的力度,除了国家财力的增长,非常重要的就是思想认识的深化,体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由于认识思想和理论在推进,才引导出一连串重大的制度变革。
那么,这几年我国三农领域有哪些重大的可圈可点的政策?陈锡文概括为十项: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