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人社部称,将建议适时出台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推迟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退休年龄政策有哪些问题,是否需要调整,应该怎样调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社会保障领域的专家。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源于20世纪50年代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当时全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岁左右。目前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3.5岁,“退休年龄逐渐延长,是适应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年限延长,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制度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是50岁,之前缴养老保险费15年,退休后的生活还有至少二十四五年。个人和雇主一年缴费是其工资的28%,在基金投资收益率为5%的情况下,仅能勉强维持15年的40%工资。“退休年龄不提高,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肯定不可持续。”
“我国还需要建立弹性退休制,就是能使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意愿的人能够多工作,能使缺乏劳动能力非常愿意按时退休的人及时退休。”郑功成说。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弹性退休制进行探索。从去年10月1日起,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并发布有关试行意见,规定延迟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60周岁。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说,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能提高个人收入。他介绍,若延长10年,有些人身体条件或不允许,而延长两三年效果不明显,他建议,我国应以延长5年为宜。(来源:搜狐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