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从如老人现已73岁,原在涟水县中心小学任教,一干就是22年。到达退休年龄后,由于是代课教师的身份,一直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也就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没有收入来源,仅靠儿女接济度日。
针对像朱从如这样的城镇无保障老人实际情况,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11年10月,出台了《关于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的实施办法》,着力解决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问题。文件规定:只要具有我市城镇户籍(2003年我省户籍制度改革前),并于1996年1月1日前曾经与城镇集体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或曾经在城镇集体企业工作过的,都可以一次性缴满15年到达退休年龄即可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这一政策的出台,从根本上解决这些老同志的养老问题,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朱从如等人成了第一批受益者,这位老代课教师补缴养老保险参保费用后就办理了退休手续,从次月就领到了养老金。老人非常激动,连声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
在市内不少企业都有这样一批渴望拥有退休待遇的老人,他们曾经都以家属工、临时工名义为企业付出汗水和心血,仅淮钢集团就有38人,安邦电化公司就有17人,类似企业不在少数。84岁高龄的潘兰英老人就是这支大军中的一员,从1971年至1986年,老人一直在原市水产养殖场工作。由于当时不符合参加企业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的条件,这些老人仅靠原企业发放的保养费维持生活。
这次,趁着为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解决基本养老保障的东风,淮钢集团等许多单位积极响应,集中为这些老人办理了参保缴费手续,让他们顺利地领到了养老金。这一举措不但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也为这类吃保养的群体构筑了一道社会保险的安全屏障。淮钢集团的38名老人都在今年年初领到了第一份养老金,当拿到退休证,领到养老金存折时,他们切实感受到政府的关心,老人们自豪地说:我也是退休工人了。
还有许多老人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下乡号召,为农村建设奉献了青春,回城后由于年龄偏大,找寻稳定工作着实不易,部分“老知青”只能打些临工,或是做家属工,许多人年过花甲,还在为晚年生活奔波。还有一些老人体弱多病,靠低保维持基本生活。更有一些老人,配偶早逝,子女生活窘迫,沉重的压力让老人们抬不起头来……如今,政策阳光照亮了这些被养老保障遗忘的“角落”,这些老人只需缴纳一定养老保险费后,就可按月享受退休待遇,养老金水平根据年龄大小从583.7元到937.8元不等,有力地保障了老人们的基本生活。
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已圆满地办理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缴费近6000名,已有4500人领到了养老金,享受了社会保障带来的福泽。(来源:淮安新闻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