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认为,社会政策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如果一项政策在执行中已经被公众普遍接受,没有什么突出的矛盾的话,一般不要轻易去改动,尤其是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刚性需求。这用学术语言来表述,叫做“路径依赖”。而深圳的这一“动作”,显然违反了这一原则。不是说医疗保险制度没有问题,而是说在“退休人员不再个人缴费”方面本来并没有矛盾。更重要的是,老人们总算可以喘口气,不再需要记住每个月都要往外掏钱了。现在的“改革”虽然可能实际增加的费用或缴费年限并不多,但在心理上给老人增添的压力实际上是难以估量的,否则不会引发“热议”。
另外,对于深圳社保局强调的如果不这样做,医保基金可能“收不抵支”,全国很多地方的医保基金都面临较大压力问题。唐钧表示,目前深圳的具体资料一时查不到,但就全国而言,2010年医疗保险收入是4309亿元,支出是3538亿元,结余是771亿元,结余占当年收入的17.89%,占当年支出的21.79%,根本谈不上“收不抵支”。而且,即使医疗保险将来会出现“亏空”,那也可以从长计议,选择影响最小的改革方案,而不是只有“多收少付”这样的“硬着陆”。
此外,专家还表示,市民对新规的热议,恰恰说明了如此重大的政策方案在研究制订时没有充分听取利害相关人的意见,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一些专家认为,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先要有全面、理性的研究论证;换言之,也就是前期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而且还需要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要多向社会征求意见,尤其是让直接利害相关人获得发表意见的机会。如果制定过程缺乏公开透明,可能会带来方案设计比较粗糙等种种隐患,也会因仓促试行而导致操作性差且备受诟病。
深圳市一位政协委员表示,医疗保障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有关部门应聆听普通老百姓的声音,换位思考这一敏感的问题,充分考虑参保人的意见和建议,制订出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广大参保人的新制度。(来源:经济参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