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
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商业养老保险的一种,指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在一定比例之内,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将来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这有别于目前个人收入纳税后才交纳保险金的做法。考虑到这几十年时间中的投资复利因素,这一产品实际能起到个税“减负”和养老金加速增值的作用。这种做法在国外十分流行,政府借此鼓励居民购买养老保险以获得养老风险保障,缓解个人和社会都面临着的养老难题。
国外最有名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计划当属美国的401K年金计划。按该计划,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401K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为员工缴纳一定比例费用(不超过员工缴纳费用)。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当员工退休后从该账户领取养老金时,只需缴纳一般收入税(投资期间的利息等投资性收益同样享受税收递延优惠)。该计划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它的延迟纳税功能深受企业和员工欢迎。
养老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
大都会人寿中国区CEO贝克俊接受采访时表示,延税养老保险是现代养老体系“三条腿走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早在1949年,美国著名保险精算师霍豪斯就将美国养老金保障体系形象地称之为three-leggedstool“三条腿的板凳”,即政府主办的社会保障(第一支柱)、雇主主办的企业年金(第二支柱)及个人养老(个人退休账户、个人商业保险、个人储蓄与投资)三大支柱。此后,由这三支柱构成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开始风靡全球并被证明行之有效。
在美国,养老金总资产20多万亿美元中,政府养老金占12.5%;企业年金(如401K计划)占64.0%,个人退休账户占比23.5%。经合组织34个成员国养老金储备中,第二、第三支柱平均占到80%,第一支柱仅占20%。而中国却恰恰相反,到2010年底,中国的养老金总资产2万多亿元中,政府养老金占比89.5%,企业年金10.5%,个人退休账户几乎没有。
之所以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会形成这种瘸腿情况,是由于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职工养老由政府统包,因此直到上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陆续建立这三大支柱。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保养老金早已和其他社会保险金一起实现了税前列支(免税),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幅度却非常有限,而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虽然投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时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但在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环节,却没有任何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结果造成中国的现状是只有社保这一根柱子高高挺立,另外两根短得不行。因此绝大部分国人依然把退休养老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社保养老金上,这也是绝大部分民众反对延迟退休和延迟领取养老金的重要原因。
贝克俊还指出,目前养老体系结构对社保养老金的过度依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给社保养老保险造成沉重的压力,空账日益加大。因此必须尽快通过制度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来发展和壮大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这两大支柱,改变养老体系对第一支柱的过重依赖,发挥养老体系的整体功能。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杜永茂也表示,当务之急是要通过税延养老保险的尽快推出,来调动国民个人积累养老金的积极性,由储蓄性养老资金转变投资性养老资金,尽快实现增值,来积累养老金。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