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南南阳的邓州市被选为“老农保”试点之一。由邓州市人保局提供的信息称,当地共有41800名村民参加了“老农保”,缴费金额从几十元到一千多元不等,本息共计1025万元。
实际上,最后国内多数地市均被纳入“老农保”试点,包括河南、海南、安徽、山东等多个省份,位于河南洛阳的新安县同样被列入该试点。
据新安县民政局官员介绍,该县共有1.2万名村民参加了“老农保”,分别缴费100元到1万元不等。
增值失败
如此庞大规模的养老保险该如何管理?按照当时民政部的设计,该保险实际上是一种由农民个人缴费的自我储蓄积累式养老基金。根据规定,这些基金不可用于直接投资。
为了防止这些养老基金的贬值,当时的民政部规定,将这些基金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作为保值增值手段。
据新安县民政局官员介绍,民政部门曾根据当时四大国有银行的10.8%的年利率标准,将农民的养老保险的年复息确定为7.5%。以此计算的话,如果父母在一个孩子刚出生时为其一次性存入200元,无需加款,等到孩子60岁时,便可每月领取1000余元的养老金,且能连续领取10年。
当时,邓州市将1000多万养老基金全部存入了当地银行,期望以后能指望靠基金利息,为邓州农民奉上养老钱。
但令邓州民政部门始料未及的是,此后十多年,央行连续九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息最低时只有1.78%,还增加了利息税,最终导致“老农保”的积累利率远高于存款利率,承诺根本无法兑现。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