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推了3年半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前举步维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25日表示,由于相关配套改革正在进行当中,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难以“单兵突进”。
根据统计,目前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约在5000万人,这个特殊的人群成了养老金管理体制改革的攻坚点。2009年初,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省市被列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3年多过去了,这一工作推进艰难。
在关于养老保险制度的众多批评声中,民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享受与普通职工不同的养老金制度。
今年公布的《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也指出了这一现象,指出城乡间、不同群体间社会保障待遇差距仍然较大,矛盾比较突出。《纲要》特别强调了“十二五”期间的保障公平,要求要协调平衡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待遇水平,逐步缩小相关群体的保障水平差距,使广大人民群众平等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但值得关注的是,在1万多字的《纲要》中,对于“十二五”期间如何推进此项工作只有一句话,“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至于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一点都没有提及。
近日,尹成基介绍,近年来,山西等5个试点省市前期做了大量测算论证等准备工作,但由于事业单位分类制度改革等相关配套改革正在进行中,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难以“单兵突进”。
尹成基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会同中央编办、财政等部门,指导山西等5个试点省市抓紧研究拟定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适时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保专家表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不下去确实跟事业单位分类制度进展不顺利有关。“背后是利益,难度非常大。”这位专家表示。
根据此前制定的试点方案,未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向基本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一致,这一改革因此被认为是从双轨到单轨的“并轨”之举。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者李珍认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改革,但并不需要强行并轨。
李珍分析,考虑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结构、参量等方面的问题,当前最需要做的是对其进行改革,将个人账户切出去,确定基础养老金,同时修改参量。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所以推不动,是因为缺乏内在动力。它的改革应该是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为前提的,否则,即使勉强改成全国统一的制度,也是不经济的,是不可持续的。”李珍表示。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