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下午,在南通市云舒护理院内,崇川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将一张活期存折、一张身份证和一张医保卡交到陈某某老人手中。老人拉着法官的手老泪纵横,连声说“谢谢,谢谢,你们辛苦了”。
这是一起在法律上并不复杂的赡养纠纷案子。老人陈某某,有两个儿子,多年前就因赡养纠纷和老伴与两个儿子对簿公堂。2012年,大儿子下落不明,小儿子在拿走了父亲的退休金发放存折、身份证和医保卡后,只是每月帮父亲缴纳护理院费用,既不愿意为老人看病,也不愿意给老人零用钱。老人万般无奈,只得再次与儿子对簿公堂,索要自己的存折、身份证和医保卡。由于老人曾患中风行动不便,不得不委托已经90岁的姐姐作为自己的诉讼代理人。
老太太第一次来到法院递交诉状后,就引起了崇川法院社工科的高度重视。考虑到原告及其代理人年纪大、行动都不方便,为了妥善解决此事,社工科负责人和承办法官决定上门进行调解。
第一次来到养老院,老人陈某某颤颤巍巍的拿出写好的一份材料交给法官。尽管语句并不通顺,在字里行间里透露出的心酸和无奈却让法官动容。谈话期间,老人多次失声痛哭,甚至表示要与其子断绝父子关系,双方再无瓜葛。两位法官耐心的劝导老人,安抚其心情,并表示一定会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
随后,法官在法院内约见了被告陈某,听取他的意见。面对自己父亲的要求,陈某百般狡辩,推诿责任,甚至表示如果父亲要回了工资卡,以后就跟自己再无瓜葛。两位法官严肃指出,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是法定义务,不容推卸。更何况,老人只是要回自己的东西,并没有要求子女承担赡养费。面对法官义正辞严的告诫,被告陈某答应交出老人索要的物品。
在做通被告的工作后,两位法官再度赶赴养老院。如果是普通的民事案件,既然被告已经答应了原告的要求,法院就可以出具调解协议然后结案,然而考虑到这个案子的特殊性,两位法官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与老人的沟通中,老人多次流露出对子女不孝的无可奈何以及对亲情的渴望。法院能够为老人讨回老人的东西,却要不来亲人的关心,两位法官一致认为,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赡养费,更是儿女亲情和天伦之乐。本该在家含饴弄孙的老人,如今不得不在养老院孤苦一人,实在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一件事情。两位法官希望更进一步的调解,缓和父子之间的关系。这次来到养老院,法官们与老人没有多谈法律上的问题,而是与老人拉起了家常。谈话中,老人不再像上一次那样激动,态度有了缓和,不再提出断绝父子关系的要求。看到老人态度缓和,法官趁热打铁,告诉老人他的儿子已经将存折、医保卡等物品交给了法官并带来了养老院。看着属于自己的东西回到身边,老人潸然泪下。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这是一起在法律上并不复杂的养老案件,却是当今社会养老问题的缩影。崇川法院的法官,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不仅在法律上解决了该起赡养纠纷,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缓和了当事人间的父子关系,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