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转向"提标准"
睡过午觉之后,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前旺疃社区的林珍夏老人,带着小孙女来到社区活动室跳老年舞。带孩子,锻炼身体,成了近段日子林珍夏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
在不少农村老人仍面临物质困窘时,林珍夏幸运地享受起了清闲的晚年生活。究其原因,除了家庭经济能力不错之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功不可没。
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四
青岛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青岛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32.7万人,占总人口的17.3%,老龄化程度排在上海、大连、天津之后,位居全国第四位。建立健全养老体系,在青岛尤显紧迫。
2009年,国家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试点,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探索农民养老的新模式。2010年,青岛在新农保基础上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将农民、城镇无保障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自己不用拿钱,每月就能发到手327元。”林珍夏说话响亮而直爽。这是因为,她所在的社区按照每年700元的标准代缴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现在,像前旺疃社区这样由集体出资补助参保农民的农村社区,城阳区有180多个,占到全区农村社区的85%。
当然,并不是青岛所有的区、市都像城阳区一样,能够以农村集体收入补助参保农民。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市,除了政府补贴之外,平度市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推广主要还是依靠农民个人缴费。尽管如此,这一新制度在当地仍然越来越受欢迎。
8月17日,平度市云山镇王戈庄村的齐淑英老人到邻村的自助服务终端领取了两个月的养老保险。每月200多元的养老金,老人主要用于吃、穿等基本生活支出。除了用于补贴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还事关老人的尊严。因为“不用开口向儿子要了”,“怎么花自己说了算”。
基础养老金标准大幅提高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