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是枯燥的,但数据往往最能说明问题。以上数据至少可以告诉我们两个事实:一、目前中国以养老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老人占比严重偏低;二、城乡之间的差距巨大,尤其是农村老人,能够依靠养老金养老的寥寥无几,绝大多数老人仍旧依靠子女等家庭成员供养。
这两个事实又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我国大步跨入老龄化社会的过程中,覆盖全民的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起码没有达到公众预期的目标。尤其是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他们几乎成为国家养老保障体系的被遗忘者。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这些老人的子女大量涌入城市,在城市工作和生活,这些老人的养老问题也就显得更加突出。
“中国式养老”的问题已经暴露无遗,如何解决问题应该提上政府议事日程。还是以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为例,虽然依靠子女等家庭成员的供养,从理论上说没有什么问题,而且也符合农村一贯“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这一传统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也越来越让人无法依赖。这种养老模式首先需要儿女孝顺,而孝顺说到底属于道德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女的道德自觉。老人能否得到儿女的赡养和照顾,要看儿女孝心的大小、品德的高低。碰到有孝心、讲道德的儿女还好说,若碰到没有孝心、道德低下的儿女,老人的晚年就将失去保障,这无疑是很令人担忧的事情。
进一步说,即便儿女很孝顺,品德也高尚,但还得看儿女是否有赡养老人的能力和条件。对于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村年轻人来说,他们自己在城市的生活都处于勉强维持的境地,又有什么能力来照顾自己农村老家的父母?
说来说去,解决“中国式养老”的关键,还是在于政府兜底,也只能期待政府有更大作为。政府首先要加快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增加其覆盖面,把更多农村老人纳入到保障体系中来。其次要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比如现在一些城市试水“以房养老”,那么在农村地区,是否可以考虑“以地养老”?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