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3岁的陕西退休职工李允公来说,养老金双轨制的差异就浓缩在“同一屋檐下”。
16年来,与李允公同一年退休、有着相同工龄的老伴,由于是退休教师,养老金的发放参照公务员,涨幅次次都比他高。
1996年,从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退休的李允公,拿着每月500元的退休金。在这之后的16年中,他经历了从企业养老到社会养老的社保改革。
“应该说,还是受益了。”李允公说,“这中间涨了7次,最少的一次涨80元,最多一次涨不到300元,现在退休金是1600多元,可与老伴一比,却差了一半。”
也是在1996年,李允公的老伴李淑霞从一所公立中学退休,她的退休金是每月800元。从退休第一天开始,老两口便有300元的落差。在随后的16年中,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愈加明显。最近的一次,李淑霞涨了445元,而李允公却只有不到300元。
“看得见的是社保,看不见的是医保。”李允公说,“我老伴每年的固定门诊费是2000元,而我只有300元左右。平时吃药,基本靠自费。一旦大病住院,差别更明显。”
李允公患有糖尿病,每个月固定的药费开支500元左右,占去了他退休金的三分之一。而一旦病情不稳定住院,所有的医疗开支,需要自付55%左右。
养老金标准低,医保自付标准高,制约着老李的晚年幸福生活。
横比竖比,在企业最亏
“我真是不明白,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年龄,就因为是企业,比来比去越比越觉得亏!”
今年60岁的殷兰,原是江西某事业单位会计师。她所在的单位在上世纪90年代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断皇粮”改为“自收自支”。到2005年,殷兰退休时,每月的养老金只有900余元。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