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指数化的另一个基准是工资或收入指数。采取该方法调整养老金的优势是:养老金反映生活成本或在职人员生活水准的变化,使退休人员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大多实行养老金与工资关联的国家采用的是平均工资,但并不一定是最优方式。Harme2009年的研究比较平均工资、家庭可支配和国民收入三个基准的优缺点,并和物价指数基准做了比较,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结论。在实践中养老金盯住工资增长率比盯住价格指数支出高,许多国家在养老金指数化中有收入(工资)指数向物价指数或综合指数转变的趋势。
(二)缴费指数化与待遇指数化
养老金缴费(税)的收入基准要通过立法确定需要缴费收入的上下限,并随工资或收入指数变动,否则实际缴费会相对下降。另外,养老金与物价还是收入关联,对其相对价值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上下限随价格指数而不是收入指数变动,工资增长一般快于物价上涨,因此养老金就会无法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养老金相对平均收入的价值就会下降。例如:英国的基本养老金是一个DB型现收现付制度,从1981年起缴税收入上下限与物价关联,由于工资增长比物价快,在当时基本养老金相当于平均收入的24%,而到2007年降为15%。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与物价而不是收入关联,则会引起实际缴费偏低无法保障老年收入。加拿大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缴费上下限长期与物价关联,收入的更快增长导致到2006年缴费收入上限仅为平均收入的96%,引起了以收入指数化取代价格指数化的改革。
为保证非完全积累制DC型养老金的待遇水平,在领取时需要将养老金与物价、工资、人口结构等指标关联。DB型公共职业关联养老金在退休计算福利待遇时一般根据工资增长率重新确定缴费贡献。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