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知识手册 | 社保查询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生育保险 | 工伤保险 | 失业保险 | 百家争鸣 | 问吧
向日葵保险网 > 社会保险频道 > 养老保险 > 正文
 
社会养老金双轨制消除该动真格了
向日葵保险网
[导读]:调查显示,97%的网民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幅度非常不满意;98%网民认为废除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的条件已成熟。消除养老金双轨制这个呼吁了多年的老话题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老刘没有细问过自己的退休金怎么计算,不过每月5000块的收入让他觉得很惬意,老张心里就不是那么舒服了,“知道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金有差距,可真有比较了才发现差距这么大,我就搞不懂究竟我们企业职工差在了哪?”

  相比起老张来,顾晓敏的落差感更强。5年前,她从江苏常州一家出版社退休,因为儿子在上海工作,这几年她经常来沪照顾一下孩子的起居,不过从事业单位退休的她却未能享受到事业编制的养老金待遇。“我们单位一批人却有两种编制,有事业编制的也有企业编制的。”顾晓敏本在出版社下属的印刷厂工作,后来因为单位人事调整,1998年她被借调到出版社工作,和她一同被借调的还有另外20多人。“当时工资待遇是提升的,所以大家还都挺开心的,对于编制的事情没有考虑太多。”顾晓敏说,退休前,她的月工资已经能拿到6000多元,可是2008年退休时,她才知道自己的编制一直没能落进出版社,还是属于印刷厂的企业编制,因此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是2800多元。

  邵惠芹比顾晓敏晚一年退休,当年都在同一个部门工作,是老同事。不过因为是事业编制,邵惠芹现在每月的退休金能领到4300多元,双方养老金差了1500元左右。邵惠芹坦言,在他们单位中,这样的现象存在了很多年,也不是个案,上班的时候大家待遇都差不多,可一退休企业编制的职工就吃了大亏。“同样工龄、同样岗位、同样缴的养老金,怎么退休工资就不一样呢?”顾晓敏说退休前,也有同批的企编职工找过单位领导,想把编制转进来,可领导摇了摇头:“人太多了,没那么多编制名额可以给。”

  积弊已久

  双轨制,发酵多年的老问题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其中显示:月养老金低于2615元平均水平的占到总人数的77.3%;而不同人群养老金的差距可达50倍。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媒体中,要求废除退休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都愈加高涨。事实上,废除退休金双轨制是个已经发酵多年的老话题,发轫多年却仍无下文,但问题的存在却让人感觉如鲠在喉。

  养老金双轨制的形成由来已久。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入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企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格局。而机关和事业单位未纳入社保体系,退休金仍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养老金的“双轨制”自此发轫。至今,在征缴和计发方式上,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已有了极大不同。企业职工设立养老保险账户,每月由企业缴纳工资总额的20%,进入统筹账户,个人缴纳8%,进入个人账户,进行养老金的账户积累。

  在养老金计发时,企业退休职工的收入与缴费直接相关,按退休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和个人账户数额进行计算,一般养老金替代率在50%左右。

  而与此相对,在某些地方,机关和大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并不设立账户,进行缴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则是以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为基数,根据工龄乘以一个系数,一般在80%-95%之间,另加以各种补贴。不过上海自1993年开始,机关和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全部实现缴费,但是不同编制人员退休金上的巨大差距依然客观存在。

  双轨制的存在也确实让不少职工感到困惑。在一家事业单位担任人力资源工作不久的于小姐就常为此头疼不已。同单位的两位老职工,仅因为一名是企业编制,另一名是事业编制,退休后的养老金收入就大相径庭。“老同志们来问我养老金的算法,我自己往往也解释不清楚。”如今,“双轨制”所带来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不合理的制度和复杂的计算方式,不免让一些老百姓直呼“既看不懂,又算不清”。

  现在,人们对“养老金双轨制”的诟病之声一浪高过一浪。不少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在一些公开场合多次呼吁,强烈要求废止“双轨制”。去年,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随着社保标准的提高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将建立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双轨制终将合并统一”的表态让人们再度重燃养老金并轨的希望。今年1月9日,国务院会议决定,自1月1日起,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而这也已是中国连续第九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

  “企业养老金标准提高当然好,不过要赶上事业待遇还是脚步太慢了。”郑文宏是一名企业退休的高级工程师,近3年他每年养老金都要比以前当老师的妻子多加二三十元,不过如今双方退休金还是差着1000元左右。
 

分享到:

关注向日葵微信号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

社会保险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