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昨天发布《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调查显示,近四成人认为养老金过少,甚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最低200元,最高10000元,最高相差近50倍。(2月23日北京晨报)
养老金最高最低相差50倍,折射出退休双轨制带来的“十里不同天”,反映了收入分配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可见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大,破解难度之巨。这是长久以来调节收入分配一道绕不开的议题。
每每提到养老金话题,总要说到改革退休双轨制。这一热点是近几年全国两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公众翘首以待、寄以厚望的民生诉求,会内会外讨论异常热烈。呼声最为集中的,就是取消双轨制。显而易见,由来已久的退休双轨制已成众矢之的。确实,要从根本上破解养老金的公平问题,就必须改革退休双轨制。
但是,改革退休双轨制何其难!说来说去,就是一个“钱”字。如果公共财政的囊中并不羞涩,能够为改革埋单,压根轮不到大家年年呼声此起彼伏,每到两会将其炒得滚热了。现在连延长退休年龄这个倍受争议的“损招”都提出来了,可见不是一般的难。试想一下,机关事业单位这一块降不下来,而并轨的其他居民养老金水涨则船高,得要多少银子啊!一时半会拿不出那么多的钱,所以就变成了老“养”常谈。
事情还不是简单的“加减法”。此前中国社科院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近一半省区养老金收不抵支,全国养老金个人账面亏空高达2万亿元,这意味着每个人都为老龄人口背上了1500元的债务。与此同时,通胀高企,基础养老金收益率偏低,难以跑赢CPI。截至2011年,基础养老金年化平均收益率仅为1.8%。
就是说,改革要拿钱,“填空”也要拿钱,都得靠发展,靠税收。国与家一个样,开门七件事,花钱总得有个轻重缓急。固然,养老金是社会保障的托底,是民生大事,但不能坐等改革双轨制,应先从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地方做起,“小步快跑”,逐渐缓解越拉越大的差距,最终条件成熟,改革退休双轨制功到自然成。
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些改革路数在“收入分配改革意见”都有原则性表述。关键是先易后难,坐实政策。比如养老险市场短板问题,并不需要政府拿钱,而是给足政策。建养老设施,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可激励社会资金的加入等。
再比如,日本人提出“一碗汤距离”值得借鉴。政府应在住房政策中给予优惠,鼓励年轻人买房与老人的房子相隔不远。一部分老人退休后拿钱不多,却能享受到较好的公共养老服务,如此“声东击西”、“旁敲侧击”,就能起到釜底抽薪之效,也体现出政府破解难题的智慧。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