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皓认为,中国企业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用本来就非常高,占工资总额的31.7%(其中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8%,失业保险2%,工伤保险0.7%,生育保险1%)。
在世界范围内,除瑞典之外,这个比例基本上是最高的。“再加上住房公积金,企业仅‘五险一金’支出就占整个工资成本的40%以上。双基数缴费的实行,对一些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戴皓在提案中表述道。
戴皓还称,由于实行双基数缴费会增加企业成本,无奈之下,企业为降低成本,就会采取减员、减少就业岗位等手段,从而会影响社会就业率。
另外,在戴皓看来,实行双基数缴费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提高员工收入水平的积极性,尤其是当员工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3倍时,此问题更显突出。
戴皓认为,防止和避免参保单位瞒报、少报、漏报职工人数和缴费基数问题,可以用另外措施应对,无需推行双基数缴费。
戴皓:通过“费”改“税”
解决养老金“空账”
若回归“单基数”缴费制度,企业负担减少了,已“空账”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将不得不更多被提前透支用于弥补社会统筹账户,是否会带来养老金个人账户更大规模的“空账”?
目前,国内养老金账户分为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其中,统筹账户主要用于当期离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发放,个人账户余额则为参保人退休后归个人养老使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个人账户基金被用于社会统筹账户的资金支出,出现了“个人账户空账运行”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国内养老金“空账”规模2011年已达到2.2万亿元。
戴皓针对养老金“空账”给出的建议是,推进税费改革,通过“费”改“税”,利用税收的强制性特征来保证养老金的足额征收。
另外,他还提出,加大政府补贴力度,确保养老金运营的平衡,提升收益能力,确保养老金防范风险与增值,并利用国有资产弥补基金缺口。
杨超:设10-15年过渡期分类做实个人账户
除了戴皓,另一位全国政协委员杨超亦关注养老金“空账”问题,其在提案中直接提出做实个人账户的时间期限。
杨超建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尽快做实个人账户,设立10-15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新建立的个人账户,直接做实,并委托专业的法人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
用微信“扫一扫”,精彩内容随时看